滕国故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80&run=13

西周至战国的滕国都城遗址。位于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地处平原,荆河自
城东北流向西南,又有分支小荆河,故城坐落在两河分岔处。
《史记·陈杞世家》云:“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索隐》:
“滕不知本封,盖轩辕氏子有滕姓,是其祖也。后周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战国
时,滕文公曾礼聘孟轲于“上宫”,求教治国大略,为后世儒家所推崇。滕为小国,
《左传》谓其国土绝长补短方50里,却传31世,历700余年。 据清于鬯《战国策年
表》,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为宋所灭。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
灭宋,滕地归齐,后归楚。秦置滕县,汉改为公邱,晋因之,刘宋时废。后县名迭
更,县治东迁,古城渐成村落。
清道光《滕县志·古迹考》载:古城“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现城墙残迹
依稀可寻。“外城”略呈长方形,东西横陈,仅东北隅尚存一“城角”,当地居民
仍沿袭旧名,称城角外的田地为“城外”。沿外城西墙南去,有一座堑壕,俗称“
西海子”,当是昔日的护城河。
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长方形,周长2795米。近百年来,当地居民为抵御兵祸
水患,在原城基上囤土筑圩,使整个“子城”形制仍保持完整,高出地面2~3米,
城基宽10米,城顶遍植林木。城内东北隅有一台,高7米许,面积约2700 平方米,
俗称“文公台”,亦称“灵台”,据传为滕国国君的寝宫基址。台上有明万历年间
修筑的寺庙,新中国建立后为小学校舍。台下一池,传为“灵沼”。子城外东南角
下原有土台,即“上宫”遗址。
子城西北约1500米有庄里西村,村西一高台, 俗称“鬼城子”, 现存面积约
22500平方米,高约4~6米。从断崖观察,耕土层下出现灰层, 内含较多的夹砂灰
陶残片,属商、周文化层。灰层之下是龙山、岳石文化层。遗址北、东部断崖上见
有两处夯土,圆形夯窝直径3.5厘米,夯土层厚6厘米左右,旁有边缘整齐的土坑墓。
1979年春,在遗址东南部进行局部钻探,面积约15000平方米,探孔距离1米,探出
周代墓葬4座,车马坑1处。由此可知,此地即滕国国君墓葬所在地。自1973年以来,
在遗址范围内陆续出土了“滕公鬲”、“滕公簋”、“滕侯鼎”等10余件滕国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