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729&run=13

  民国时期,山东境内的高等学校有一批在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及版本目录学等
方面造诣较深的学者,开设与文物考古有关的课程。山东大学文史系丁山、闻囿曾
开设“古器物学”、“古文字学”课。齐鲁大学设国学研究所,栾调甫任所长,历
史、金石、考古学方面的专家有齐树平、孙次舟、张立志、周干庭、吴金鼎、曾毅
公、胡厚宣以及加拿大人明义士等。以上两校所属研究机构及历史、古物、考古教
学,非为培育专门文物考古人才而设,但为山东金石文物的研究及现代考古学的引
进作出了贡献。
  50年代初,在山东文物工作的草创阶段,为培养文物干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了由文化部文物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
办的考古训练班。自1952~1955年,分四期共12人参加了培训,其中杨子范、蒋宝
庚、王思礼、李步青、台立业、殷汝章、袁明、祝志成等,后来一直从事文物考古
工作。
  50年代初期,山东大学历史系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组织部分师生对日照两
城镇、滕县岗上村、济南大辛庄等遗址进行调查,并以采集的标本为基础,创办文
物陈列室。
  随着国家建设和考古事业的发展,1972年4月,山东大学历史系设置考古专业
和考古教研室。教研室编制11人,刘敦愿、蔡凤书先后任教研室主任。至1990年共
招收九届本科学生,已毕业七届121人,招收研究生8名,均获硕士学位;接收国内
进修生及国外留学生15人次。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80%分配在省内各地,多数
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
  1973年3月,山东大学考古专业首次在泗水尹家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实习。此
后,在多处古文化遗址、古瓷窑址、古城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习,先后在泗水
尹家城、邹平丁公和苑城西南村等遗址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在科研方面,至1990年,
共发表论文和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250篇,出版专著、论文集、教材12部。
  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982和1988年举办两期考古
进修班,学制二年,学员分别由省内各地的文博单位推荐。共有50名青年干部通过
考试完成学业。
  在此期间,国家文物局委托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高等院校开办了一系列二年制或一年制的博物馆、考古、古建筑、文物保护技术等
干部专修科及研究生班。省文物部门推荐的干部,经考试合格后入校学习。毕业或
结业后,多数成为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