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岳石文化及商代遗址调查与发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631&run=13

岳石文化遗物的发现,始于30年代初章丘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但当时被视为龙
山文化的遗物。50年代至60年代初,先后在江苏赣榆下庙墩和山东平度东岳石遗址
出土了较丰富的岳石文化遗存,当时虽未能把它从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已注意
到器形具有独特的风格。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牟平照格庄、青州郝家庄、泗水尹
家城、菏泽安邱 堆等10余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同类文化遗物和遗迹,
考古学界遂提出“岳石文化”的命名。经过80年代的文物普查,已发现岳石文化遗
址二三百处,分布范围遍及山东全省。江苏北部、河南东部也有发现, 影响已达到
安徽北部和辽东半岛。
岳石文化遗物主要是陶器、铜器、石器、骨器和蚌器。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
两大类。夹砂陶多手制,较大器形用泥条盘筑而成,胎厚质粗,以褐色为主,红褐
和灰褐色次之。泥质陶胎质细腻,以黑色和灰黑色为主,多轮制。器表以素面为主。
夹砂陶常见附加堆纹,另加戳印、捺窝和刻划纹。泥质陶多经磨光,流行凸弦纹,
亦见戳印圆圈纹和方格纹,并在部分器形上施彩绘。陶器造型主要是平底器、三足
器和圈足器。主要器形有素面 、侈口夹砂罐、豆、子母鼓腹罐、三足罐、蘑菇纽
器盖、尊形器和舟形器等。铜器有铜锥和铜镞,青州郝家庄遗址曾出土青铜容器腹
部残片。石器有半月形双孔刀、扁平铲和三面(或四面)有刃、中间有长方形孔的石
器。骨器有铲、匕、针和簪。蚌器有刀、铲、镞等。遗迹主要有灰坑、墓葬和房址。
房址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墙基先挖槽后分层夯筑,柱洞底加垫石块(柱础),地面
和内墙用白灰涂抹。根据陶器种类和形态的差异,岳石文化可分为四个地方类型,
即:胶东半岛的照格庄类型,潍淄流域的郝家庄类型,汶泗流域的尹家城类型,鲁
西南平原的安邱 堆类型。
岳石文化早期承袭了龙山文化的许多因素,晚期陶器绳纹比例大幅度增加,同商
代文化器表装饰风格一致。岳石文化的相对年代,经测定,大致在公元前 1900 ~前
1600年,处于传说中的夏代纪年之内。
3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章丘城子崖遗址发现相当于二里岗和殷墟期的商代陶
器,随后又在济南大辛庄、青州苏埠屯和历城王舍人庄等地发现陶器、青铜器和卜
骨等商代遗存。50年代以来,先后在济南、长清、泰安、兖州、滕县、惠民、阳信、
滨县、寿光、益都、昌乐、海阳、苍山、邹县、泗水等数十个县、市,发现大量商
代陶器和成组的青铜器。科学的考古发掘是五六十年代在济南大辛庄、平阴朱家桥、
临淄于家等遗址进行的,但揭露面积较小,出土文物不多。七八十年代发掘工作有
了较大的进展,经过考古勘探和较大规模发掘的遗址有济南大辛庄、章丘宁家埠及
乐盘、邹平丁公、青州杨家营、寿光呙宋台、昌乐邹家庄、烟台芝水、长岛珍珠门、
泗水尹家城、邹县南关、滕县前掌大、济宁潘庙及凤凰台、茌平南陈、菏泽安邱 
堆等20余处。
山东地区的商代文化主要由两种文化构成:一种是中原地区东来的商文化;一种
是有浓厚地方特点的商代山东土著文化。商文化的早期遗址已发现10余处, 大体分
布在京沪铁路以西,鲁西和鲁西南地区。晚商时期,商文化已进入淄氵弥流域和
胶莱平原。早商铜器几乎与中原地区的商代铜器相同,如济南大辛庄出土的觚、、
、戈等;陶器以灰色为主,器表用绳纹装饰,器形与中原地区商代陶器相近,如菏泽
安邱 堆出土的绳纹鬲、假腹豆、平沿簋、大口尊、圆腹罐等。晚期发现一些规模
很大的遗址和墓地,出土铜器颇多,如青州苏埠屯、寿光呙宋台等。鲁西和鲁西南地
区晚商文化同中原地区基本一致,应视为商文化分布区;鲁北地区晚商文化则包含许
多地方文化因素,如素面鬲和 ,高圈足簋和圆椎形鼎足。鲁南地区晚商文化反映了
某些吴越文化的特点,如印纹陶缶、青釉陶 等。
山东商代土著文化,在早商占据着除鲁西、鲁西南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域。商
晚期,由于商文化的东渐,鲁北、鲁南的土著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胶东地区则始终
以土著文化为主导,长岛珍珠门遗址出土的陶器,80%以上继承了岳石文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