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山东古迹研究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623&run=13

该会是新中国建立前成立的山东第一个考古发掘机构。1930年11月4 日成立,
会址设济南原山东大学工学院内。1930年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的殷
墟发掘,因军阀混战被迫中断,田野发掘活动遂由河南移到山东。原设想在临淄建
一个山东田野工作中心,由于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而改变了计划。为协调中央部门与
地方的关系,经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协商,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负责城子崖
遗址的发掘及以后山东地区的考古工作。研究会的委员由双方分任,院方委员有历
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李济、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
员董作宾、郭宝钧;省方委员有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杨
振声及刘次箫、张敦讷。傅斯年任委员长,李济任田野工作部主任,王献唐任秘书。
工作费用由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分担,必要时由院方独自承担。该会确定,院方
负责田野发掘的科学指导,省方尽发掘品的保护之责;在发掘地点设办事处。 参加
发掘工作的主要人员有李济、梁思永、郭宝钧、董作宾、刘耀(尹达)、吴金鼎、王
湘、牟祥农、刘锡曾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研究会的工作被迫中断,再未恢
复。
山东古迹研究会进行的田野工作主要有:1930年、1931年章丘城子崖遗址两次
发掘;1933年10月至11月滕县安上村遗址发掘,同时清理包括“曹王墓”在内的汉
墓群,另在临城发现一处龙山文化遗址;1934年春调查山东东南沿海一带,在诸城、
日照等地发现9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日照两城镇、丹土遗址;1936 年春与中央
博物院筹备处共同发掘日照两城镇遗址,发掘资料未及整理,即遭“七七事变”, 大
部分出土资料均留于北平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占领期间曾建一条轻便铁路, 横越
历史语言研究所大楼后院,将未运走的陶器标本箱填入路基,资料大部分损失。仅有
少部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辗转保存,1949年被运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