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贝益化圜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570&run=13

战国晚期齐国铸方孔圜钱。已发现三种。背皆平素,无廓无文。面或具内廓,
或具外廓,或内外廓皆备。以面文“贝益化”得名。“贝益”, 一说为金
属重量单位,即“镒”;一说系齐国地名,即益都之“益”;也有的释为古文“廿
朋贝”。分述如下:
贝益化 因面铸有“贝益化”二字,故名。面有外廓,背平素。径约
2.2厘米,重1.1~2.3克。此钱所出远较“贝益四化”、 “贝益六化”为
稀。
贝益四化 面有廓,背平素。因面文“贝益四化”三字,故名。径约
3厘米,重5~7克。旧谱所录多无出处,近年济南、博兴、青岛、 日照等地又有新
出,且多伴有齐国刀化,无秦以后钱杂入。昔有汉武帝时益都侯刘胡所铸之说,实
误。“四化”一说值齐刀4枚,一说值“贝益化”4枚,以后说近是。宋代洪遵《
泉志》述此钱:“右古文钱,径一寸,重四铢五参。背文夷漫,面肉坦平,微有轮廓,
颇类圜法。”
贝益六化 面内外有廓,背平素。因面文“贝益六化”三字,故名。
径约3.5厘米,重8~9克。新中国建立后,济南、博兴、青岛、日照等地均有出土,
数量较“四化”为多,亦共出齐国刀化。宋代洪遵《泉志》述此钱:“此钱径寸一分,
重十铢,面有两字不可识,肉好皆有周廓,皆夷漫如半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