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先秦玉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562&run=13

  有孔黄玉铲 大汶口文化玉饰。长17.8厘米,最宽处约7.2厘米,厚0.4厘米。
淡黄色,磨制光滑。扁平长方形,顶部弧形,近顶部管钻一孔,三面有刃,正刃为
凸弧形。制作精美,刃部使用痕迹不明显,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玉质生产工具已转
变为装饰品。1959年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青玉笄 大汶口文化玉饰。长8.9厘米。磨制光滑,棱角分明。整体形状略似
小矛,前锋锐利,两侧各刻一小缺口,尾端钝尖,断面为菱形。属大汶口文化晚期
遗物。1959年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
  穿孔青玉铲 大汶口文化玉饰。长19.8厘米,宽9.1厘米,厚0.5厘米。玉质细
腻,通体磨光。呈长方形,上端平整,两侧斜直,往下逐渐加宽,下部两面磨刃,
刃呈弧形。四边较薄,靠近上端处有一圆透孔,可系绳佩带。1960年曲阜出土,曲
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饕餮纹玉锛 龙山文化玉雕礼器。长17.8厘米,刃宽4.9厘米,厚0.75厘米。
玉质坚硬,青中泛黄,通体磨光。长方形,平顶,刃部稍宽,厚薄均匀,四面平整、
光滑,楞角整齐,单面刃,微呈弧形。上部两面均为单线阴刻饕餮纹,线条纤细、
流畅,刚劲有力。日照两城镇遗址采集,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双孔黄玉铲 龙山文化玉雕。长9.7厘米,宽6厘米,厚0.7厘米。长方形,平
顶,刃微斜,左上端有两圆孔。出土时附有带槽长条器,系同一块黄玉制成,可扣
在玉铲顶部。1980年9月,临沂市罗庄镇湖西崖村出土,藏临沂市博物馆。
  衍圣公府家藏先秦玉器 有琮、刀、璋、铲等,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兹记述其中4件:
  长玉琮 新石器时代玉雕。灰白色,整体为长方柱形,长38.2厘米,中宽5~6
厘米。中空,两端内收成小圆口,口径6.3厘米。一端口稍残,有火灼痕迹。
  玉刀 商代玉雕。通体光泽滑润,多为黑色,间有深灰色。长27.4厘米,宽3
.2厘米,厚0.4厘米,呈长条扁宽形。上端有穿孔,下端一边有楞尖,一边抹角,
抹角处磨出刀刃。
  玉璋 商代玉雕。通体深灰色。长16.9厘米,宽9.2厘米,厚0.3厘米。分两段
雕刻,上段为方形,下段稍宽。三面刀刃,漫圆刃角,形似玉铲。上下段分界处雕
阴纹一周。上段中间雕一透穿孔,浮雕凸纹10条,方顶上有五道沟漕。
  黄玉铲 周代玉雕。通体黄色。长10.2厘米,宽5.6厘米,厚0.3厘米。上窄下
宽呈扁长方形。上端刻夔龙形,透雕不规则的3孔。花纹分两段,上段两面刻兽面
纹,下段刻夔凤纹。下端磨制为铲刃,刃两角外伸。
  龙凤冠人形青玉佩饰 商代玉雕。整体成片状,高7厘米,宽4厘米。色青微泛
黄,质地坚硬。人形,头戴龙凤冠,右边龙首下曲与面部齐,左边凤曲颈仰首,龙
身下曲与左臂相连。面部五官由阴线刻出,细颈,身着束腰连衣裙,两脚外撇,脚
跟相连。两长袖下垂,袖口上卷。头顶凿一小孔,可系绳带。1960年泰安龙门口出
土,泰安市博物馆收藏。
  玉戚 商代玉雕礼器。高7.5厘米,背宽5.4厘米,刃宽6.8厘米,厚0.3厘米。
斜刃斜背,两侧雕出扉棱,有大小两个穿孔。表面抛光,呈白色石灰沁,1966年青
州苏埠屯商代大墓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
  黄玉鱼鹰 西周玉雕。高3.6厘米,长5.1厘米,厚0.6厘米。色淡黄,呈空中
飞翔姿态。两腿微缩,垂尾,转身,仰首,口衔小鱼。小鱼深赭色,呈挣扎状。鹰
头凿有小穿孔,与黄玉鹅、碧玉兔、白玉蝉、白玉鸟、青玉雀等组成串饰。1979年
济阳刘台子墓葬出土,济阳县博物馆收藏。
  凤纹青玉匕 西周玉雕。长13.6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呈长方形,一
端双面刃,刃口较薄。正反两面均阴线刻双凤图案。凤仰首翘尾,姿态优美。1980
年济阳刘台子墓葬出土,德州地区文化局文物保管室收藏。
  黄玉璜 周代玉雕。两件,形制相同,其中一件残去一角。呈横弯弓形,长16.
6厘米,宽5.3厘米,厚0.2厘米。两端雕夔龙头,各钻一圆透孔,中部满雕夔龙纹。
1958年曲阜城东八宝山出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玉璇玑 春秋时期玉雕。外径11厘米,孔径4.8厘米,厚0.8厘米。素面,扁圆
形,圆孔。外周有4个机牙。随葬时置于棺内墓主胸部,或是装饰品,或具某种宗
教意义。1978年春,沂水县刘家店子春秋墓出土,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鲁国故城东周墓出土战国玉翠器 有礼器及生活用器等。1977年出土,藏曲阜
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兹记述其中7件(组)如下:
  兽面形黄玉带钩 长8.3厘米,宽6.8厘米。用整块黄玉雕成。钩部作兽头状,
身作兽面形,椭圆形双眼较突出。用阴线刻出“S”、花形、菱形、冰、卷云等纹,
圆形纽上饰菱形纹(图7-82)。
  图7-82 兽面形黄玉带钩
  龙形白玉带钩 长19.7厘米。钩部作兽头形,尾部作龙首形,背部有圆形银钮。
通体饰卷云、变形“S”、花形等纹。器身由9块白玉件组成,中有穿孔,以带贯穿。
  青玉马 高5.7厘米,昂首竖耳,前胸突出,腿部肌肉清晰,四足立于方座之
上。颈鬃突起,尾下垂并打结。
  谷纹青玉佩饰 由玉璧、玉管、玉珠、夔龙等11件组成。玉璧1件,径5.2厘米,
上有方孔,下有双龙形耳。玉珠2件,方形,有穿孔,高0.8厘米。玉管7件,其中
鼓形玉管2,圆柱形玉管4,扁圆形玉管1,长3.3~4.9厘米,径1.3~1.5厘米,皆
穿竖孔,扁圆玉管两侧有龙形耳。夔龙1件,长11厘米,宽4.3厘米,回首,拱背,
卷尾,头顶有角,拱背处有圆孔可系绳。皆饰谷纹,有芽。
  龙纹青玉璧 周径31厘米,孔径10.7厘米,厚0.6厘米。肉上纹饰分3层,由 
纹相隔。内外两层饰双身龙纹,龙头呈兽面形,眼鼻突出,身躯细长弯曲。中层饰
谷纹,有芽。正反面纹饰相同。玉质莹润,刻工精细,形体硕大,为早期玉璧珍品。
  鼓形料珠 同墓出土9枚,属串饰。高2.8厘米,顶径1厘米,腹径2.5厘米,底
径1.2厘米。鱼目青色,半透明,通体施白、赭、青、墨绿4种色彩,以星纹、十字
纹及竖线等组成完整的图案。
  球形料珠 同墓出土10枚,形制相同,属串饰。中穿孔。周径2.7厘米,孔径0.
9厘米。深蓝色,玻璃质感强。球面饰白色螺旋纹,各螺旋纹间衬以褐色几何纹。
  阳主庙祭祀玉器 战国时期玉雕礼器。青玉质,共8件。其中玉璧2件,直径分
别为15.5、16.5厘米,孔径均4厘米,两面雕乳钉、云气纹样。玉圭2件,长分别为
6、9.3厘米,宽分别为1.5、2.3厘米,素面。玉 4件(2对),一对长12厘米,最宽
处2.2厘米;一对长11.5厘米,最宽处1.8厘米,素面。8件玉器均厚0.5厘米,属战
国晚期遗物(图7-83)。1975年8月,出土于烟台市芝罘岛阳主庙旧址后殿前一土坑
中。分两组置于坑内,每组璧1,圭1, 2。既非墓葬,亦非窖藏,且排列有序,
应是祭祀所用。据《史记》,秦汉时所祠八神,其中阳主祭地即在芝罘,秦始皇曾
3次来此礼祭,这批玉器或与之有关。藏烟台市博物馆。
  图7-83 阳主庙祭祀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