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碑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513&run=13

  高庆碑 北魏正始五年(508年)立。高222厘米,宽98厘米,厚16.5厘米。碑额
篆书“魏故光州刺史贞侯高君之碑”。碑文正书22行,行42字。书法遒健峻丽,与
《高贞碑》如出一手。此碑与《高贞碑》、《高湛墓志》合称“德州三高”。清光
绪二十一年(1895年)德州第三屯运河岸崩坼,石出,复沦于水。二十三年(1897年)
三月,水落石出,出土时右下角斜缺,后移至德州学宫。新中国建立后藏德州市图
书馆。50年代末,误作建筑石材,碑文被凿去2行,幸得识者制止。1983年转藏山
东石刻艺术博物馆。
  刁遵墓志 全称《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高79
.5厘米,宽70厘米,厚15厘米。正书28行,行32字。右下角出土时已残,缺150~
160字,中间漫漶20余字。志阴2列,33行。志载,刁遵(440~516)字奉国,渤海饶
安(今河北盐山)人,累官魏郡太守、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卒赠平东将军、兖州刺
史,谥“惠侯”。志铭文辞简质,书法遒媚,提按使转雍容自得。清雍正年间在河
北南皮县一废寺址出土。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乐陵刘克纶从友人石维新处访得,
并以木补残缺处,刻跋于其上,不久又毁,再以石补。曾经盐山叶氏、南皮高氏及
张之洞收藏。新中国建立后,由乐陵县政府移交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山
东省博物馆。
  高道悦墓志 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高82厘米,宽83厘米,厚14厘米。正书
28行,行30字,无撰书人姓名。高道悦,字文欣,辽东新昌安乡北里人。《魏书》、
《北史》有传,但俱无生卒年及葬地记载,此志均有详明记载。书法精妙,骨气洞
达。1965年在德州市城北胡官营出土。原藏德州市图书馆,1983年转藏山东石刻艺
术博物馆。
  贾使君碑 亦称《贾思伯碑》。北魏神龟二年(519年)立。石灰岩质。高215厘
米,宽84厘米,厚20厘米。碑额正书“魏兖州贾使君之碑”。贾思伯(467-525),字
士休,益都人,曾任兖州刺史,颇有政绩,去职离任时,当地百姓为其立此德政碑。
碑文正书24行,行40字,剥落大半。笔法高古,康有为称其“结构精绝,变化无端”
,为“楷之极则”。碑阴上部有宋绍圣三年温益寻见该碑题记。碑原存兖州,两次
湮没,宋绍圣三年(1096年)、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两度起于地下。1951年移入
曲阜孔庙。
  李璧墓志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刻。高105厘米,宽89厘米,厚15厘米。圆首,
系将旧碑磨其阴面改制,志阴上截左右二螭尚存。志文正书33行,行31字。志阴有
字1列,14行,首行之右原留空白,清末罗正钧补跋4行。
  图7-55 张猛龙碑(拓本)
书法雄强挺拔,刀锋犀利可见,方折处斩钉截铁,在北朝碑志中有独特风格。清光
绪二十四年(1898年)于河北景州(今景县)出土,后移至德州北境。宣统元年(1909
年)罗正钧购置于山东省金石保存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张猛龙碑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立。高226厘米,宽91厘米,厚24厘米。碑首
浮雕蟠螭纹。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文正书23行,行46字,正
文后有3行官吏题名及立碑年月。碑阴刻官吏题名,共12列,155行。此碑书法精湛,
康有为推为“正体变态之宗”(图7-55)。藏曲阜孔庙。
  马鸣寺根法师碑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刻。圭形首,通高155厘米,宽81厘米,
厚21厘米。额正书“魏故根法师之□□”,其上另有“马鸣寺”1行3字。碑文正书
22行,行30字。书法茂密雄强,结构整然,向为书家所重。原在乐安(今广饶)大王
桥。清同治年间,乐安县令由大王桥移至广城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县曾
启埙又将碑移置原处。新中国建立后为广饶县文化馆保存,现藏山东石刻艺术博物
馆。
  图7-56 高贞碑(拓本)
  鞠彦云墓志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十一月刻。盖、铭均高25.5厘米,宽28.8
厘米。盖正书“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铭正书14行,行13字。书法古雅遒
劲,雍容大方,方折较多。清光绪初年黄县农民掘井发现,后嵌于黄县县署壁中。
新中国建立前由胶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高贞碑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立。通高222厘米,宽98厘米,厚18.5厘米。碑
额篆书“魏故营州刺史懿侯高君之碑”。碑文正书24行,行46字(图7-56)。清嘉庆
十一年(1806年)德州第三屯出土,孙星衍移置德州学宫。碑阴刻孙星衍题跋及孙氏
钩摹泰山刻石29字。新中国建立后归德州图书馆,现藏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
  孙辽浮图铭 全称《兰仓令孙辽浮图铭记》。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刻。矩形,
高34厘米,宽61.5厘米。无额题。铭文正书30行,行16字。通篇章法肃整茂密,格
调雍容大方,堪称佳作。对研究浮图沿革、宗教历史及书法艺术均有重要价值。初
为章丘颜氏所存,后归黄县丁氏,再归山东省金石保存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李谋墓志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刻。矩形,高72.5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
米。额正书“大魏故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志文18行,行19、20字不等。书法精
湛,镌刻流畅,石刻效果与书丹差距较一般墓志碑版为小。安丘出土,清光绪十八
年(1892年),村人因此石涉讼入官。县令吴观敬摹刻一石置署中,潜将原石据为己
有。曾归端方,宣统二年(1910年)后为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收藏。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立。通高220厘米,宽86厘米,厚14厘
米。碑额深浮雕四龙盘顶,篆书“鲁孔子庙之碑”。碑文25行,满行53字。正书,
有隶意,多异体字。康有为谓此碑“如乌衣弟子,神采超俊”。碑文载兖州刺史李
仲璇修孔子庙,并为孔子及十哲塑像的事迹。碑阴3列,61行。碑侧题“任城王长
孺书碑”,王昶《金石萃编》以笔迹与碑文不类,疑为后人妄刻。碑藏曲阜孔庙。
  房悦墓志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刻。石灰岩质。方形,边长56.5厘米,厚17
.5厘米。有盖,顶式,四角各有一铁环,顶部篆书“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志
文正书,记述房氏祖先及房悦生平事略。房悦(473~542),字季欣,清河南乡阴晋
里(今高唐)人,东魏广平文献王郡马,累官高阳太守、广川太守、南清河太守、平
南将军、太中大夫等,谥“宣成公”。志文书体结构严谨,笔势遒劲。1972年于高
唐县城关镇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
  崔芬墓志 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刻。方形,边长57.5厘米,厚18厘米。志文
正书26行,行27字。据志文,崔芬(503~550),字伯茂,清河东武城(今淄川)人,
东魏武定年间,累官南讨大行台都军长史。志文字迹清晰,书法苍劲峻峭,筋丰力
足。1986年临朐县崔芬墓出土,藏临朐县文物管理所。
  郑述祖夫子庙碑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郑道昭子述祖立。圭首,通高205厘米,
宽93厘米,厚23厘米。碑额篆书“夫子之碑”。有穿,位于额字中间。碑文隶书19
行,行24字,金代已剥落不可考。清乾隆年间,可辨者仅百余字。无撰书人姓名,
宋代王 《汝贴》据碑字题为北齐樊逊书。阮元《山左金石志》据拓本中有“公道
昭之第□子也。公乃□忠八帝,职历九州”等语及述祖曾任兖州刺史,故有“重勒
庙碑之事”,定为郑述祖书。藏曲阜孔庙。
  临淮王像碑 亦称《南阳寺碑》、《娄定远碑》。北齐武平四年(573年)立。
高440厘米,宽160厘米。碑首有雕刻佛像及龙纹图案。碑额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
临淮王像碑”。碑文隶书29行,行58字,记载碑主“娄公”曾修“正东之甲寺”(南
阳寺)。娄公即娄昭次子定远,《北齐书》、《北史》均有传,载其“别封临海郡王”
,“位司空”,“寻除瀛州刺史”。失录青州刺史及侯爵名号,此碑可补正史之阙。
碑原在青州城西南阳寺内,明成化年间移至城北弥陀寺。先因上截断裂,束之以铁。
后铁脱落,上截裂为七八段,因迁至文昌宫内。1979年移至青州市博物馆。
  文殊般若碑 北齐刻。石灰岩质。高2米,宽0.68米。碑额左右分题“文殊”、
“般若”4个隶书大字,中间镌一开帐式券门佛龛,龛内造佛像3尊。碑三面刻字:
正面为隶书般若经10行,行30字;两侧为题记,字迹泐损难辨。立碑时代,清孙星
衍断为北齐末,包世臣认作两晋人书。碑原立处上方石壁为水牛山摩崖刻经,因此
推断该碑与摩崖可能同为北齐人所书。1977年由汶上水牛山移入汶上县文化馆,现
藏汶上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