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银雀山汉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503&run=13

  西汉武帝时期书写,竹质,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共计完整简、残简
4942枚,另有数千残片。竹简长、宽、厚有三种尺度:(1)长69厘米,宽1厘米,厚
0.1~0.2厘米,计32枚;(2)长27.6厘米,宽0.5~0.9厘米,厚0.1厘米,计4900枚;
(3)复原长度为18厘米,有10枚。竹简的不同尺度,是汉代礼制的反映。竹简本用
丝绳编联,出土时丝绳早已腐朽。从简上留下的编痕可知,有丝绳两道和三道的编
联方式。从编痕处留下的空白可以看出,竹简是先编联成册,然后书写。书体属早
期隶书,用毛笔蘸墨书写,字迹有的端正,有的潦草,非出一人手笔。由于长期在
泥水中浸泡,竹简表面呈深褐色,墨书字迹除个别文字漫漶难辨外,绝大部分清晰。
每简字数不尽相同,长度27.6厘米的,整简每枚多者达40余字,一般为35字左右。
简文的篇末多标明本篇字数。书写格式有四种:(1)简的上下两端各留1~2厘米的
空白,如后世书籍的天地;(2)简的上下两端不留空白,整枚简自上而下写满;(3)
图表形式,如《阴阳时令占候之类,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篇;(4)表格形
式,如《元光元年历谱》之类。篇题书写形式有三种:(1)单独写在第一简的正面,
占用整简,正文从第二简开始写起;(2)写在第一简的背面,正面书写正文;(3)写
在篇末最后简的文字结束处下。简册写完后,自左向右卷起,使书写于第一简背面
的篇题显露在外,便于检索。竹简未见书名标题。
  银雀山汉简内容极为丰富。1号墓出土的竹简,大致可分为有传世本的书籍和
古佚书两类,其中古佚书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简册与传世本的篇章不尽相同,故两
类有交错现象。现有传世本的书籍包括:(1)《孙子兵法》。《汉书·艺文志》作
《吴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十三篇》。另有佚文四篇。出土竹简,十三篇都有文
字保存,每篇至少一简,多者十几简。已发现的篇名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相同,
证明《孙子》确为十三篇。简本为十三篇足本。佚文《吴问》篇,记吴王与孙子关
于晋国六卿军事、政治制度的问答;《黄帝伐赤帝》、《四变》、《地形二》三篇,
是分别对《孙子》十三篇中《行军》、《九变》和《九地》部分内容的解释与发挥。
(2)《六韬》十四组。可分三类:一至七组为第一类,见于传本《六韬》者,有《
文韬》四组,《武韬》三组;八至十三组为第二类,均为《群书治要》、《通典》、
《太平御览》等书曾加引用而为传世本所无的佚文;十四组为第三类,是一些零散
残简,其简式、字体与第一、二类相似。文中提及文王与太公望,可知为《六韬》
的一部分。(3)《尉缭子》。简本与传世本《尉缭子》相合的有六篇,其中《兵令》
一篇收入《守法守令十三篇》。简本与传世本《尉缭子》的《兵谈》、《政权》、
《守权》、《将理》、《原官》五篇文字相合。(4)《晏子》共十六章,散见于传
世本《晏子春秋》八篇之中。其中第十、十一两章,传世本都分别析为两章。
  古佚书包括:(1)《孙膑兵法》。《汉书·艺文志》作《齐孙子》。简本共十
六篇。一至四篇记孙子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及擒庞涓事迹,确定为孙膑书。五至
十五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但其文体、文风与《孙子兵法》及其佚篇不相类。
这些篇中的“孙子”以指孙膑的可能性为大,因此亦定为孙膑书。第十六篇《强兵》
,也记孙膑与齐威王的问答,但可能不是孙膑书的本文,故暂附在书末。(2)《守法守
令十三篇》。是以篇题木牍为线索整理出来的,共十篇。其中《守法》、《守令》
两篇不易划分,整理者暂合为一篇。《上篇》、《下篇》疑即简本《六韬》,因无
直接证据,故暂缺。《守法》篇内容与《墨子》论守城之法的《备城门》及《号令》
等篇相似。《要言》篇文字多韵语,为格言汇集。《库法》、《市法》、《田法》、
《委积》等篇记述土地、市廛、库藏、赋税的法制。《王兵》篇内容散见于《管子》
的《参患》、《七法》、《兵法》、《地图》等篇。《李法》记处罚官吏之事。《
王法》记王者之道。《兵令》篇内容与传世本《尉缭子》之《兵令》相合。(3)《
地典》篇。《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下著录。(4)《唐勒》篇。为唐勒、宋
玉论驭赋。(5)论政、论兵之类四十余篇。如《十官》、《五议》、《务过》、《
为国之过》、《起师》等。(6)阴阳、时令、占候之书十余篇。如《曹氏阴阳等》。
(7)《相狗》、《作酱》等杂书。此外,尚有大量残简在整理中。
  2号墓出土的竹简为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共32枚。第一简记年。第二
简记月,以十月为岁首,顺序排至后九月,共13个月。第三至三十二简记日,书每
月一至三十日的干支。32简排列起来即为元光元年全年日历。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
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历谱。所记晦朔干支,订正了自宋代以来《资治通鉴目录》、
《历代长术辑要》和《二十史朔闰表》等书的错误。
  竹简《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孙膑
兵法》失传已久。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孙子兵法》不是孙武的著作,而是后人伪
托,甚至有人对孙武其人是否存在也持否定态度。一般则认为《孙子兵法》始于孙
武,完成于孙膑。《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墓出土,证实了《史记》有关孙武
与孙膑所处时代、国家及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解决了历史上的悬案。《六韬》、
《晏子》、《尉缭子》等书的传世本,唐宋以来被怀疑为后人伪托。汉简《六韬》、
《晏子》、《尉缭子》的出土,证实了这些书籍在西汉前期或更早已经传世,非后
人依托的伪书。银雀山汉简所载史实与传世史籍有不同之处,如《史记·孙子吴起
列传》记齐魏桂陵之役未提及庞涓,竹简《孙膑兵法·禽庞涓》却有此役擒庞涓的
记载。
  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后即运往北京,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内著名专家进行整理。
1976年秋运回山东,交山东省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