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商周陶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470&run=13

  双耳褐陶罐 商代盛水器。泥质硬褐陶。通高18厘米,口径8厘米,腹径16厘
米,底径12厘米。敛口,短颈,颈下两侧有贯耳,深腹壁外鼓,平底。颈部阴刻陶
文三字,二字为“田”,另一字不识。腹及底饰绳纹。1974年章丘县党家乡小董家
村出土,藏章丘县博物馆。
  素面鬲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炊煮器。粗砂陶,红褐、灰黑二色杂驳。高30厘
米,口径31厘米。形制不甚规整。大敞口,外卷沿,浑圆腹,下部为3个乳状高袋
足,具有山东东部地方特色。1982年长岛县珍珠门遗址出土,藏烟台市博物馆。
  有铭灰陶 晚商或西周盛酒器。泥质灰陶,陶土未淘洗,含岩屑,手工制作。
通高14.7厘米,口径10.6厘米,腹径13厘米,壁厚0.7厘米。侈口,尖唇,束颈,鼓腹,4
个分裆柱足,短圆筒形流,半环形圆柱体把手。盖为子母口,缓圆顶,顶部有方形乳突
状纽,一侧附圆柱体环耳。流两侧及颈部、腹部皆有刻划的圆形符号,有鹿、龟、
鱼、蟹等,其余形体怪异,殊难释读。1981年莱阳前河前村出土。关于陶的性质和
铭符释义,有的认为颈铭14字,可释为“虫(己)、国、父、乙、作、酉、午、未、宅、
 、 、鳄、鹿、龟”。腹铭2字,释“己茧”,流铭2字,释“父 ”。并认为“ ”
即己,己、已其、纪是同一个国家;腹铭“己茧”即3个“ ”字合体,亦即“齐”
字的初文;齐字来源于“己茧”,齐氏族即“己茧”氏族,齐文化是东方“己茧”氏
族文化的延续,陶是“己茧”氏族的遗物,时代约当商末周初。另一种意见认为陶
为西周中晚期或春秋早期莱夷遗物,与齐无关。藏莱阳县文物管理所。
  陶“廪”量 春秋晚期邾国量器。2件,均夹砂灰陶。直口,腹微鼓,平底。腹
两侧各装有一柄,器内底部戳印一“廪”字。邹县纪王城出土。其一,通高33厘米,
口径30厘米,底径22.9厘米。颈部饰凹弦纹4道,腹饰绳纹,腹中部饰一周附加堆纹。
可容小米2万毫升。1951年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其二,通高32厘米,口径37厘米。
通体饰细绳纹,近口部饰瓦纹,腹中部有波浪形堆纹一周。容积为19520毫升。
1980年5月出土,藏邹县文物保管所。
  图7-5 女郎山战国乐舞陶俑
  彩绘乐舞陶俑 战国中期田齐贵族墓冥器。共38件,计人物俑26件,乐器4件,
祥鸟8件。人物俑包括歌舞俑、演奏俑和观赏俑三类。均为泥质灰陶,烧制火候较
高。俑通体高3.5~8厘米不等。人物俑面施粉红彩,衣纹皱褶清晰,发型、服装均
为烧前雕刻,衣服花纹则是烧后彩绘而成(图7-5)。这组乐舞俑造型生动,形神兼
备,风格写实,基本保存完好,表面仍保留着彩绘,在同期同类资料中具有代表性,
为研究战国时期齐国的乐舞、服饰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0年章丘县女郎山
战国墓出土,藏章丘县博物馆。
  陶量 战国晚期齐国量器。泥质灰陶。高16.4厘米,口径21厘米。圆桶形,腰
间饰一周附加堆纹,腰下有一“ ”字铭文,有人释“市”,或“粜”字初文。可
容小米4220毫升。1972年中共济南市天桥区委大院战国墓出土,藏济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