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省博物馆藏姚官庄遗址出土典型陶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467&run=13

  1964年,山东省博物馆从潍坊市姚官庄遗址出土陶器中,选出46件典型器物作
为一级品收藏。这批陶器既是实用物,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中制作规整、
造型优美的蛋壳陶尤为珍贵,为山东省龙山文化所独有。兹记述15件:
  黑陶喙足鼎 炊煮器。泥质黑陶,轮制,器表磨光。通高18.5厘米,口径26厘
米。侈口,卷沿,曲腹,3个鸟喙形(亦称“鬼脸式”)足。腹部外饰一周凸弦纹。
鸟喙形足和其他陶器上鸟的形象一样,可能与古代东夷族尚鸟,以鸟为图腾有关。
  红陶实足规鬲 炊煮器。夹细砂泥质红陶,手工制作。外表施红色陶衣。通高
32厘米,腹径15.1厘米,裆高7.7厘米。侈口,长流,短颈,圆腹,3个圆锥形实足。
绳索状扳金跨于颈腹上,颈下部左右两侧各有一小贯耳。与扳金相对的流颈外侧饰
锯齿状附加堆纹一道。形状如鸟,向上斜伸的长流似鸟喙,左右饰乳钉纹象鸟的双
眼。
  蛋壳黑陶杯 饮酒器。2件。均细泥黑陶,轮制。表面磨光,施黑色陶衣。胎
壁厚0.5~1毫米,薄如蛋壳。陶质细腻,烧制火候高,质地坚硬,造型美观,制作
工整,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其一,通高12.4厘米,口径11.3厘米。宽平沿,
筒形腹,下连一豆形器座。座上部有透雕三角纹和菱形纹组成的宽带图案。其二,
通高12.4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6.1厘米。上部为平沿宽大的圜底环,状似仰
置的斗笠,下连一侈口圈足的杯形器座,座上部有透雕及刻划花纹。
  白陶规鬲形 炊煮器。夹细砂白陶,手工制作。器身施陶衣。高31厘米,口
径7.7厘米。规鬲形,颈呈直筒形,颈腹界限不明显。3个袋足,绳索状柄,颈部饰
乳钉纹。口部覆盖,流长且扁狭,既保温,又可防止灰尘入内。三足距离加大,站
立牢稳,接触火面增大,水易升温,是龙山文化制陶工艺中的杰作。
  黑陶圈足豆 盛器。泥质黑陶,轮制。器表磨光,施黑色陶衣。通高19.2厘米,
口径39.2厘米,足径29厘米。侈口,宽平沿,浅盘,圈足粗矮。上部作直筒形,有
对称的两个小圆孔及数道弦纹,下部呈喇叭状(图7-3)。陶质细腻黑亮,器型浑厚
规整。
  图7-3 黑陶圈足豆
  刻纹黑陶罐 盛水器。泥质黑陶。高6.3厘米,口径约6.4厘米,腹径8.5厘米。
侈口,鼓腹,假圈足式平底。腹上部有一周透孔,下腹及足部满饰剔刻花纹。
  黑陶双耳三足盘 盛器。泥质黑陶,轮制。表面磨光,施黑色陶衣。通高11.4
厘米,腹径27.5厘米,足高2.2厘米。侈口,卷沿,浅盘,平底。腹壁两侧各置一
横耳,底装3个扁环形足。是龙山文化“两城类型”的常见器型。
  灰陶折腹碗 盛器。泥质灰陶,轮制。高8.6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6.5厘米。
侈口,平沿外折,折腹,假圈足形小平底。
  黑陶双耳三足盆 盛器。泥质黑陶,轮制。器表磨光。通高22.9厘米,足高6
.3厘米。侈口,口沿外卷,深腹,平底,3个环形足。腹部装两耳,饰凹弦纹一周,
并有轮制所留弦纹痕迹。为龙山文化中晚期遗物。
  灰陶双耳  蒸煮器。夹砂泥质灰陶。通高39.7厘米,口径25厘米。甑鬲连体,
上甑为敛口,方唇,收腹;下鬲为圆鼓腹,扁凿形足。甑腹饰双耳,鬲装3鼻。
  黑陶  盛水器。泥质黑陶,轮制。器表磨光,施黑色陶衣。通高9.7厘米,
口径23.6厘米,底径11.1厘米。微侈口,有流,平底,一柄。流两侧饰乳钉纹,器
身有轮制遗留的弦纹。
  陶塑人面像 泥质红陶,手捏而成。成器火候较高,陶质坚硬。长6.5厘米,
宽5.9厘米,厚3厘米。扁圆形,额面低窄,眉脊隆起,眼球外突,鼻子扁低,颧骨
较高。背面呈不规则的凹形,造型生动,是新石器时代罕见的陶塑艺术品。
  陶埙 泥质灰陶,手工制作。器表施陶衣,压磨光滑。圆球形,高3.1厘米,
腹径3厘米。内空,中央有一径约0.9厘米的圆吹孔,旁边另有一小孔,径0.25厘米,
系音孔。出土后吹奏,仍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
  灰陶熏炉 夹细砂灰陶,手制。通高17厘米,腹径14厘米。呈蒙古包形。顶部
作纽状,开圆孔,周身布满圆形、椭圆、半月形等各种镂孔,无底横二支架。造型
古朴,是中国熏炉的早期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