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449&run=13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部为平原,南部是山区。胶济铁路横贯东西,益(都)羊
(角沟)铁路自此起始,公路四通八达,是山东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设36个乡镇,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85万,有2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
.1万。市区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12万。
  青州之名,起自《禹贡》“海岱惟青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从出土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遗物可知,7000多年前这里即是先民的居住地。苏埠屯商墓的发掘,证明
此处为商代方国。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地。秦置齐郡,汉因之。武帝元封五年(公元
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故址在今五里镇下圈村。西晋怀帝永
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城,筑广固城,青州刺史驻此,故城在今青州城西2公
里。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南燕慕容德定都广固城。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
南燕,夷广固,命羊穆之另筑东阳城,置青州刺史,故址在今青州城区北关一带。
刘宋时仍为齐郡,兼置青州。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
史驻地。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部,即南阳城,在今青州城里。
隋初郡废州存,炀帝复置北海郡。唐初复青州。天宝初亦称北海郡,乾元初复故,
寻置平卢军节度。宋仍称青州,庆历三年(1043年)置京东东路,治所在此。金称益
都府,在此置山东东路。元称益都路,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所。明改青州府,清
因之。雍正八年(1730年),在青州建满洲兵驻防城。民国废青州府,置益都县。
1948年解放,设青州特别市。1952年复益都县,1986年撤县设青州市。
  名胜古迹 青州市有古遗址340余处,古墓葬50余座,古建筑、石刻等遗迹近
400处。1965年发掘的苏埠屯1号商代大墓,为除安阳外发掘规模最大的商墓之一。
城南云门山,有隋初至唐代的石窟造像272尊,历代名人题刻遍布山崖;摩崖镌刻“
寿”字高达7.5米,为国内摩崖刻“寿”之冠。城西南驼山,山峦起伏,似驼群伏
卧,有北齐至隋唐时期的石窟6座,摩崖造像1处,大小佛像638尊;山顶有古建筑
群昊天宫,保留元代至民国初年历代名人碑刻200余件。此外,尧王山也有一处摩
崖造像群。城西16公里的玲珑山,峻峰锐起,耸拔突兀,洞窟颇多,为北魏青州刺
史郑道昭的游般木之地,有“白驹谷”题字等摩崖大字。城西南50公里处的仰天山,
森林茂密,泉水清澈,有罗汉洞、白云洞、卧牛洞、水帘洞、佛光崖、隔山照、望
月亭、文殊阁、墓塔林等名胜古迹,摩崖题刻以北宋赵明诚的四处题记最引人注目。
范公亭公园内唐楸宋槐,古木郁葱,碑碣林立,还有明代百姓为北宋三任知州范仲
淹、欧阳修、富弼所建“三贤祠”。相传祠北的顺河楼北宋时为“归来堂”,是李
清照、赵明诚夫妻的住所,1989年在此建立李清照纪念馆。
  青州城的古街巷及民居具有浓郁的明清建筑特色。街道主要有昭德街、北门大
街、民主北街、北关大街等。两侧房屋青砖小瓦,硬山重梁木结构,是典型的北方
四合院式建筑。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的真教寺,与杭州真教寺和泉州清净寺并
列为元代三大真教寺。此外,在城区还有北宋兴建的松林书院,明初改建的万年桥,
嘉靖年间兴建的衡王府石坊,清雍正八年兴建的青州满洲兵驻防城等。境内还有昭
阳洞、升仙桥、唐赛儿寨、水泉洞、黄巢洞、白云洞、子房洞、黑山庙建筑群、稷
山汉竖穴石室墓、四王冢、田和墓、苏峪寺戏楼、铁佛寺戏楼、后寺墓塔林等名胜
古迹。
  历史名人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寓居青州14年,写下了许多脍
炙人口的诗词与学术价值极高的《金石录》。机械师燕肃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并
制作出计时用的莲花漏器。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经过周密地调查考证,写出了山东
第一部地方志《齐乘》。明代的冯起震与明末清初的杨涵,均是画竹名家。清代李
文藻酷爱金石,藏书万卷,著《泰山金石考》、《益都金石考》、《金石书录》等。
现代考古学家祁延霈,著《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铜器调查记》、《山东日照考古调
查记》、《西康考古调查记》等。
  文化 青州有多民族多风格的传统文化艺术。舞蹈《福寿灯》是回族的一种群
舞形式。青州挫琴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新中国建立后,新建文化馆、博物馆、
图书馆阅览大楼、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儿童乐园及京剧团、影剧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