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444&run=13

  山东省省会,因地处古济水南岸而得名。位于山东省西部,南依泰山,北临黄
河,南部是低山丘陵,中部为山前平原,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南
部之山多属奥陶纪石灰岩,蕴藏着大量地下水,由南向北渗流,为北部的火成岩所
阻,形成了涌泉处处,流水淙淙的“泉城”。济南地处水陆要冲,是铁路、公路、
航运交通枢纽。辖5区(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历城)、5县(章丘、长清、平阴、
济阳、商河)。总面积8257.35平方公里,人口505万,其中市区面积1900平方公里,
人口139万。
  济南名称,起自汉初。在此之前,这里早已是历史古城。舜耕历山,禹王锁蛟,
是见之于文字的历史传说。早在65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
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的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上,存在着同时代的一座古城址,在
龙山文化城址上,还发现了夏代(即岳石文化)城址及周代城址。商代,济南即是东
方青铜文化的中心。处于东郊的谭,是见于文献的商代同姓封国,西周时尚存,《
诗经》中的著名诗篇《大东》,即谭大夫因困于役、伤于财的刺乱之作。谭,春秋
时为齐所灭。
  西周时期,除谭国外,还有历。据师寰簋铭文,历有周王朝可以调动的军队,
参加过征伐淮夷的战争。见诸文献的城邑还有春秋时的泺、平陵等。《左传》桓公
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说苑》有齐“桓公之平陵”的记载。
平陵,春秋为谭地。战国时期,济南为齐国的历下邑,秦灭齐,属齐郡。
  在楚汉战争中,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郦食其说齐王广罢历下战守备,韩
信袭破齐历下军,攻入临淄,齐地遂定。六年,刘邦封子肥为齐王,辖6郡,73县。
《史记》载: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封兄子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
奉邑”,治所在东平陵,此为济南地名之初见。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济南
国,景帝改为济南郡。东汉仍为济南国,建武十五年(公元前39年),封子康为济南公,
十七年进爵为王。建安十二年(207年),黄巾军入济南,杀济南王刘斌贝。三国时魏
置济南郡,晋初因之。永嘉末,郡治由平陵移至历城,于古城以东另建东城。十六
国期间,济南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据。刘宋时济南郡属青州,
北魏改为齐州,兼置济南郡,北齐、北周因之。隋初废郡存州,炀帝又改为齐郡。唐
复为齐州,宋因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济南府。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攻陷济
南。金人统治期间,开凿小清河,使济南北部的湖泊地带渐为平陆。1262年,元江
淮大都督李 起兵,据济南联宋反元,城破被杀。元改济南路,明代复济南府,并
置山东行省,治济南。洪武四年(1371年)就原土城砌以砖石,城周12里48丈,设东、
南、西、北门,曰:齐州、历山、泺源、汇波。济南府辖区扩大为4州,26县。清代
沿用明制,济南仍为山东省会和济南府治。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防捻军,修筑
土圩,周40里。同治五年(1866年)改土圩为石圩。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商埠。民
国成立后,于1929年设济南市。
  济南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清末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较早起于长清、
平阴一带。辛亥革命中,济南革命党人联络山东各地同仁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
山东独立。“五四”运动,济南人民斗争在前,1919年4月20日,即在演武厅举行国
民请愿大会,要求收复山东主权,严惩卖国贼;5月2日,济南3000搬运工人举行收
回青岛演说大会。以王尽美、邓恩铭为代表的先进分子,1920年创办励新学会,翌
年春,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7月,王、邓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武装活跃在南部山区。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
  名胜古迹 元代于钦《齐乘》所载金之《名泉碑》,列举名泉72处。清人盛百
二《听泉斋记》载:“历下名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名而不见者五十九,其他
无名者奚啻百数。”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为中心,形成了
城区泉的世界。大明湖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素称泉城明珠;趵突泉泉源上奋,水
涌若轮,号“天下第一泉”;黑虎泉怪石林立,垂柳依依,泉水从虎口奔涌而出;
珍珠泉方塘流水,珍珠串串;五龙潭翠柳绿茵,碧波粼粼;万竹园泉石交错,曲廊
环绕;另外还有百脉泉(亦称珍珠泉)、洪范池(又称洪范九泉)等。济南名山荟萃,
景色各异。千佛山亦称历山、舜耕山,翠峰连绵,松柏苍翠,殿宇错落,号泉城屏风;
英雄山(原称四里山)风景秀丽,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山巅;华不注山虎牙桀立,孤峰
挺拔;灵岩为佛教名山,翠嶂丹崖,钟奇毓秀,被誉为“泰山之北最幽绝处”。另外,
玉函山、五峰山、娄敬洞山、黄崖寨山、大峰山、翠屏山、云岚山等亦清幽蕴秀,
各有特点。趵突腾空、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秋月、白云雪霁、历下秋风、锦
屏春晓、佛山赏菊,被誉为“济南八景”。
  文物古迹 古遗址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商代大辛庄、小屯遗址,
周代齐长城遗址,汉代东平陵故城遗址等。古墓葬有闵子骞墓、房彦谦墓、清河太
夫人墓、张养浩墓、李开先墓、殷士儋墓等。古建筑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四门塔、
灵岩寺、九顶塔、龙虎塔、多佛塔、五峰山古建筑群、清真南大寺、兴福寺、长春
观后阁楼、吕祖庙三大殿、兴国寺、华阳宫、清真北大寺、清巡抚院署大堂、升阳
观正殿、历下亭、铁公祠、题壁堂、浙闽会馆、督城隍庙及古庭院建筑等。石窟造
像有黄石崖造像、千佛崖造像、灵鹫山造像、赵八洞造像、石佛堂造像及云台寺造
像等。近现代遗址及革命纪念地有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共青团山东省建团旧
址、解放阁、辛亥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
旧址等。
  历史名人 杜甫诗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战国名医扁鹊,周游列
国,为民治病。秦代博士伏生,抵制始皇焚书,壁藏和传授《尚书》。汉代青年外
交家终军,出使南越,说南越王归汉。唐代名僧义净,赴印度求法,历20余载,游30余
国,带回佛经61部,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崔融以凤阁舍人兼修国史,参与纂
修《武后实录》。北宋文士李格非,乃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女李清照为宋代
杰出词人,所作词称“易安体”,并致力于金石学和文化典籍的收藏与研究。南宋
爱国词人辛弃疾,词风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金元间诗人、散曲家杜仁杰,
时称才宏学博。宋元之际作家周密,宋亡不仕,致力于著作,撰《齐东野语》等,
号华不注山人。元代翰林刘敏中,为官清廉正直,史称“身不怀币,义不苟进”。
金石学家潘昂霄,著《金石例》,开金石学研究之新领域。散曲家张养浩,所作散
曲豪放清逸,批判现实,反映人民疾苦,为官清正,劳瘁而死。戏曲家武汉臣,创
作丰富,词如“远山叠翠”。史学家张起岩,为主修辽、金、宋史的总裁官。明代
李纲,刚正清廉,号称“铁御史”。诗人边贡,系弘治“四杰”和“前七子”之一。
刘天民前承边贡,后启李攀龙,为“历下三杰”之一。戏曲家李开先,筑万卷藏书
楼,收藏书画,有“词山曲海”之称,被列为“嘉靖八才子”之一。诗人李攀龙,
在鲍山和大明湖各筑白雪楼,为“后七子”领袖。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的殷士儋
在万竹园建川上精舍,著书讲学,从者如云。“文学为一时之冠”的于慎行,官礼
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纂修《穆宗实录》,编纂《兖州府志》。清代参与编修
《四库全书》的周永年,致力于收藏图书,在五龙潭筹办借书园。辑佚家马国翰,
以毕生精力,辑古佚书629种,成《玉函山房辑佚书》。
  文化 济南最大的图书馆是山东省图书馆,最大的博物馆是山东省博物馆。全
市有以省、市图书馆为中心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室)2000余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19处。其他文化设施有:省、市群众艺术馆;省、市文物店;工人文化宫,青、少
年宫与各级文化馆(站)120余处;山东画院、济南画院、山东美术馆等专业创作机
构;京剧、柳子、吕剧、豫剧及歌舞、话剧等各级各类剧团13个,剧院、影院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