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水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337&run=13

  古代海防建筑,又名备倭城。位于蓬莱县城北海滨,负山控海,北与长山列岛
隔海相望。水城港湾原为画河入海口,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置刀鱼巡检,
名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登州卫,绕以土城,北砌水门引海水入城,后
因备倭,立帅府于此,易名备倭城。万历二十四年(1569年),将土城秋瓦以砖石,
增筑敌台,崇祯年间相继拓修。后经清代多次整修扩建,始成有规模。水城面积约
25万平方米,由小海、码头、炮台、灯塔、平浪台、防浪坝等组成(图3-23)。明清
两代均在此停舶船舰,操练水师,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
练兵抗倭。甲午战争时,清军凭借水城,阻止了日军在此登陆。
  图3-23 蓬莱水城
  水城呈长方形,设水陆二门。水门面海,又名天桥口,俗称关门口,处于小海
北端,直通大海。筑有石门垛,高约10米,进深11米,东西两翼与城垣相连。清顺
治年间水门口设密棂铁闸,已废,尚存闸门凹槽。南门名振阳门,俗称土门,与陆
路相连,原有城楼已圮,仅存砖石拱券门洞,宽3米,进深14米,高约5米,为明代
遗存。城垣环绕小海,顺依地势,起伏蜿埏。墙体内填夯土,外包砖石,顶宽8米,
高约7米,周长2200余米,附设垛口、料敌台、东西炮台及护城河。城垣的北面,
临崖修筑,背负大海,雄伟壮观,保存较好,南面已倾圮无存。东城垣尚残存百余
米,西城垣南段因扩修蓬莱阁游览公路,已成为路基。东炮台在水门东侧,沿城垣
伸向大海,台为阔11米,深10米的方形堡垒,上围垛口。西炮台在水门西北百余米
处,台顶12米见方,与北城垣及水门垛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同治七年(1868年)增
筑六角攒尖灯塔,临近蓬莱阁东侧,踞丹崖峻壁之上,高10余米,内有扶梯可供登
临。顶层做灯亭,用以导航。
  小海是水城内的港湾,即水城的主体。呈北窄南宽长袋形,南北纵长655米,
平均宽约100米。临近水门处,内筑平浪台,外设长达80余米的防潮堤,用以减冲
缓流,消波阻沙。小海沿岸筑石砌码头,宽5至10米不等,高约3米。小海海底长期
淤塞失于疏浚,落潮时呈现干涸。1984年进行清淤,海底平均下落1.75米,使最低
潮位时保持1.5米的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