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282&run=13

  始名余木楼,又称鼓楼。位于聊城旧城中央。明洪武七年(1374年),东昌卫为
便于远眺料敌及严格更漏报时,以筑城余料起建此楼,即以“余木”名之。弘治九
年(1496年),吏部官员李赞登临此楼,叹其高壮,取“近鲁有光于岱岳”,易名“光岳
楼”。
  楼起于砖砌覆斗式方形台座上,台高9.38米,占地1238平方米。台面以下为十字
拱洞,四面各辟半圆券门,以贯通中心交叉之街道。门上石额,南北曰“文明”、“
武定”,东西曰“太平”、“兴礼”。南向券门两侧,各开小型券门,西侧额为“
阆苑瀛洲”,乃装饰假门;东侧额镌“凤城仙阙”,进门为登楼通道,越55级踏阶至
台面出口。台口覆歇山卷棚式敞轩,旧悬有“共登青云梯”横匾。台上有历代记事、
题咏碑刻20余方,台周环以女墙。楼为四层,自台面起通高24米。平面呈正方形,
一二层面阔进深均为7间,尽间为回廊。计有檐柱20根,内槽金柱12根,其高度相
等,均直达三层。一层外廊斗拱三踩单下昂,平身科明间三攒,梢间一攒,斜脊饰
垂兽、仙人,北向门内设鲁班神龛。二层檐柱两侧施抱柱,并围以护廊栏杆。金柱
内周以板壁成方室,上空直抵四层梁架。室内奉祀“文昌神”。南向檐下悬有康熙
御笔“神光钟日英”匾额,东西两面有“太平楼阁”、“就日瞻云”横匾。三
层为暗间,面阔进深均为5间,当心间为空井,围有栏杆。柱顶有显著卷杀。外檐
斗拱五踩双下昂,平身科明间二攒,梢间一攒。四层面阔进深均为3间,脊成十字
翼角,脊下饰垂莲,四隅各一护法金刚。
  据碑刻记载,楼自创建至1949年前,历经11次重修。视其砖砌台座、重檐十字
脊及内置空井等,系为宋元建制;他如覆盆式柱础,柱起侧脚,楼置暗层等,似承
唐宋做法;另其柱形近直,柱顶卷杀等,又如明代风格。总体是为宋元向明清过渡
的建筑造型。1974年为纪念建楼600周年,郭沫若手书“光岳楼”匾额。1975年画
家丰子恺撰书楹联:“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