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70&rec=120&run=13

古代边防设施。横贯鲁中丘岭地带的脊背,西起长清县孝里铺和广里乡之间的
东张村,东经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莒县、五莲、
诸城,至胶南县小珠山东北于家河村入海,全长500余公里。其修筑时间, 当始于春
秋,成于战国。《历代长城考》引《括地志》载:“齐长城西北起平阴县,沿河,
历泰山北冈,东至密州琅琊台入海,按此城盖筑自桓公。 ”《史记·楚世家》《正
义》引《齐纪》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以备楚。 ”从筑城的客观需要和
地理条件分析,整个城垣不是成于同一时代,而是分期分段筑成。首先修筑的应是
泰山以西地段。历史上齐与西境晋、魏、赵、韩等国交争的记载多不胜举,筑城乃
出于防务需要。泰山至穆陵关的中段,亦当为早期防御鲁国而建。东部从穆陵关至
海滨一段,当成于楚灭莒,威胁到齐国的安危之际。
城垣工程,顺依地形山势,高下逶迤,多倾圮,仅留残基。 建筑材料多就地取
材,或山石垒砌,或沙土夯筑。章丘县锦阳关西的一段,城墙依山而筑,长约 800
米,墙高4~11米,全为石筑,尚存垛口
图1-5 齐长城遗址
(图1-5)。穿越沂水县境的一段,西起沂山太坡顶,经于沟、马站、杨庄、 官庄入
莒,长50余公里。起伏蜿蜒。可显见的城墙有4处,共约10余公里, 均为沙土混合
夯筑,基宽3至5米。以穆陵关东段保存较好,现仍高2.5米。原有关楼, 毁于“文
化大革命”期间。
穆陵关是齐长城重要的关隘之一。建于大岘山上,西临书案岭,东有战国时的
高台遗址,俗称“韩通城”,应是关隘的附属建筑。向北1500米处,另有一段城垣,
与关楼两侧的遗存相同,当亦属关隘的驻守部分。《续山东考古录》载:“大约齐
之边境,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济南以南则守在泰山。”足见穆陵关所处位置之重
要。更因居高处险,为以后历代沿用。关楼东侧现存明清碑刻两通,均为后期增修
穆陵关楼的纪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