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87&run=13

  始因演唱武松曾名“武老二”,后因伴奏乐器而称“竹板快书”,因表演特色
又称“滑稽快书”。1949年6月,高元钧在上海灌唱片时,才正式定名为“山东快
书”。清道光年间产生于鲁西北。由茌平李长清将数名落第举子合写之《武松传》
唱词,传其表侄傅汉章。傅借鉴山东大鼓缰腔演化出韵诵体唱法,1839年(道光
十九年)首演于曲阜林门会。传艺于师弟赵震(“老震”),后与赵广收弟子,遂兴
盛于鲁中。其传承关系为:(1)赵震授徒吴鸿钧,再传马玉恒。(2)傅汉章授徒魏玉
河,再传卢同文、卢同武、杜永春、杨凤山。凤山传艺于其弟杨凤岐,凤岐传杨立
德。(3)赵震、卢同武、杜永春3人传艺于戚永立,戚授徒高元钧、李元才等。
  山东快书为口语化韵诵体。以七字句为基本句式,间有说白,长于叙事,风格
刚健明快,质朴风趣。当代主要艺术流派有:高元钧代表的“高派”,注重人物刻
画,表演生动;以杨立德为代表的“杨派”,擅长俏口,质朴幽默;以于传宾(“
于小辫儿”)为代表的“于派”,以4页竹板伴奏,粗犷而有气势,流行于农村。或
可说高、杨两派为城市舞台派,于传宾则为农村广场派。
  山东快书植根于民间,以演唱颂扬英雄为特色。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杨星华
歌颂新英雄人物的《大战岱崮山》、《智取袁家城子》等新作。抗美援朝时期,出
现了《一车高粱米》、《三只鸡》等优秀作品。其后,山东快书在部队、工矿、农
村广泛流传,影响遍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