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篇小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5&run=13

  1922年,王统照发表长篇小说《一叶》,同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1923年8月再版,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叙述青年
学生天根的命运,表现当时青年人的苦闷、彷徨、追求。因主人公把人生比作“一
个树叶子”,故书名《一叶》。
  1929年4月,王统照的另一长篇《黄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0年11月
再版,亦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该书通过青年慕琏到叔父建堂家探亲的过程,
揭露豪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描述有作为的青年在恶劣的环境和虚伪的礼教压迫下
走向悲惨的境地。
  1931年,老舍在济南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该书以1929年济南“五三”
惨案为背景,写了母女二人由于生活所迫流落风尘的故事,反映了黑暗的旧时代下
层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原稿在商务印书馆排印时,被焚于“一·二八”沪战炮火,
故未能与读者见面。短篇小说《月牙儿》,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1933年9月,王统照的代表作长篇《山雨》由开明书店出版。作品通过军阀统
治下山东的一个普通村庄的变迁,描写了农村经济破产,农民寻找出路开始觉醒的
历史,展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氛围,故而作品名为《山雨》。这部小说,
显示出3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已逐渐趋向成熟。
  1934年,外省籍作家萧红在青岛构思和创作了长篇小说《生死场》,1935年3
月由容光书店出版。作品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描写了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
主义统治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表现了他们生与死的挣扎,颂扬了他们浴血奋
斗的英雄事迹,是中国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欺凌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
之一。鲁迅为其写了序言,给予很高的评价,赞扬它是北方人民生的坚强、死的挣
扎的力透纸背的画图,还把它收进“奴隶丛书”。
  1936年12月,王统照的长篇《春花》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以后多次再版,
曾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第34种和“晨光文学丛书”第22种。
  1947年5月,王希坚的长篇《地覆天翻记》由山东新华书店出版。小说采用章
回体形式,共22回。它以鲁南新开辟的革命根据地莲花汪为背景,围绕着减租减息、
建立农村基层政权、武装反扫荡等重大事件,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贫苦
农民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以及广大农民在战争中逐渐觉醒和成长的过程。
  1953年3月,山东籍作家杨朔的长篇《三千里江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曾轰动一时,连续印刷再版20多次。小说通过对一支中国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大队在
护桥、运输等战斗中英勇事迹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的崇高品德,反映了中朝人民血肉相连的兄弟情义。这部最早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生
活的长篇,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坛一大收获。
  1954年,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被改编成
电影、连环画,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一批
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一支铁道游击队,在枣庄至
临城的铁道线上和津浦线上灵活、机动、神速地打击日伪军,同时和当地农民武装
相配合,依靠广大群众,建立微山湖游击队根据地,并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从战略上配合了正规军的战斗,最后迫使日军铁甲列车部队投降。日军投降后,
铁道游击队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作品在描写对敌斗争的同时,也描写了游击队
内部两种思想的激烈冲突,歌颂了中国人民英勇机智、坚毅顽强的革命精神。小说
以情节曲折、富有传奇色彩著称,成为当时颇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
  1955年6月,王希坚的长篇《迎春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56年9月,于良志的长篇《白浪河上》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7年6月,李新民的长篇《第一个春天》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7年6月,曲波的长篇《林海雪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通过一支
解放军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剿灭几股国民党残部的故事,反映了解放战争初期东北
战场上的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军队大智大勇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作品主要描写
了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和火烧大锅盔三个主要故事,分章节叙述,深受群众喜
爱。后被改编成电影、戏剧,搬上银幕和舞台,并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
国外出版。
  1958年,冯德英的第一部长篇《苦菜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
了胶东半岛昆嵛山地区王官庄的抗日斗争。作品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并被改编
成电影。1959年10月,他的另一长篇《迎春花》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1959年,杨朔的《洗兵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3卷,上卷名《风
雨》,中卷名《红雾》,下卷名《明月》。
  1960年,翟永瑚的《民兵爆炸队》出版。小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的民兵英雄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
争。
  1962年,山东籍的部队作家慕湘的长篇《晋阳秋》(是其长篇《新波旧澜》之
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3年,曲波的长篇小说《桥隆飙》在《山东文学》连载。1965年,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遂即被禁止发行,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作品富有传奇色彩,
描写了农民领袖桥隆飙勇敢、机智地与日本侵略者及伪军斗争的故事,也写了主人
公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后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过程。
  1965年,姜树茂的《渔岛怒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2年再版和1984年
12月三版时,均作了较大的改动。该书是姜树茂计划中“渔村三部曲”的第一部(
1979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渔港之春》是第二部)。
  1965年,丁秋生的《源泉》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
  1975年,郭澄清的《大刀记》、向春的《煤城怒火》、牟崇光的《烽火》由山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刀记》是一部三卷集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的一支游击部队和人民群众共同战斗的历程,反映了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和
人民战争的威力,当时有一定影响。
  1978年,王希坚的《雨过天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反映解放战争时
期,山东解放区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
  1979年,冯德英的长篇《山菊花》(上),1982年,《山菊花》(下),由山东人
民出版社出版。作品描写了胶东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与《苦菜花》、《迎春花》
是姊妹篇。他的另一部长篇《染血的土地》,是其长篇系列小说《大地与鲜花》的
第一部,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1989年获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
  1982年,孟知、苏茹合著的《决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这是国内描写淮海
战役的第一部长篇。
  1986年,张炜的长篇《古船》发表(载1986年第5期《当代》)。作品通过描写
芦青河边洼狸镇在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变迁,表现了农民近40年所走过的历程。发
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89年获山东省青年创作一等奖。作品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
  1989年获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创作奖的长篇小说,还有殷允岭的《大船浜》、
穆陶的《红颜怨》、宗良煜的《与魔鬼同航》(均为三等奖)。根据小说《眷恋》(
王忆惠著)改编的同名话剧,获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小说《眷恋》
是一部反映石油工人生活的作品,出版后曾获“山东省青年文学益友”二等奖。
  1990年,刘玉民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反映
改革开放,塑造农民企业家形象而引起文坛关注。
  1977年至1990年相继出版的长篇还有:《不屈的昆嵛山》、《戈壁春风》、《
戎萼碑》、《煤城激浪》、《降龙湾》、《海的女儿》、《桅上星》、《宁海沉浮》
、《跳动的火焰》、《一支不正规的队伍》、《特别行动》、《篮网的梦》、《菱
荷艳》、《谁是幕后者》、《黄金计》、《偏安恨》、《甩出轨道的星》、《十幅
自画像》、《梦中的桥》、《春宵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