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36&run=13

  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其中以菏泽地区(旧曹州府)为
中心的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或“下路调”。它
和“平调”、“莱芜梆子”、苏北、皖北的“沙河调”,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和
“豫东调”、“祥符调”的关系更为密切。
  约在清代初期,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具有
粗犷豪放风格的本地梆子。许多老艺人依据传闻追溯,济宁东门里财神阁高调五福
班,汶上县大曹班、崇圣府班,巨野县田家班、大姚班等,成班均有300年之久,
其活动范围遍及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
过去,不少职业班社和著名演员经常到豫东、苏北、皖北、冀南一带流动演出。
  过去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有600余出,经原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挖掘记录的达440
出。代表性剧目有《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圈》、《江东
·战船》、《宇宙锋》、《哭头》、《跑坡》、《临潼山》、《头冀州》、《二冀
州》、《姚刚征南》、《对抓钩》,以及“老十八本”、“四大征”等。另有一部
分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如《七错》、《挂门牌》、《胡小放羊》等。
  山东梆子的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除勾红脸的秦琼、赵匡胤外,兼演净面生、
架子生)、黑脸(净)、旦、小生、丑、老外等,表演粗犷有力。著名武生艺人黄儒
秀(艺名“黄娃”)1956年在省戏曲演员讲习会上表演山东梆子传统的练功程式,象
推圈、跷腿、搬腿、打旋风脚、打高提,以及耍草帽圈等特技,都有独到之处。
  此剧种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壮,属板式变化体。常用的板式,有[慢板]、
[流水板]、[二八板]、[一鼓二锣]等。辅助板式有[起板]、[栽板]、[
非板]、[一串铃]、[倒反拨]、[亢令亢]等。专用曲调有[杀己调](《哭
剑》)、[流水捻子](《兰花山》)、[叫门板](《宇宙锋》)等。伴奏用的唢呐
和丝弦曲牌有180余种。山东梆子还曾演出过昆腔、笛戏(近似“吹腔”,用横笛伴
奏)、大笛罗罗(用唢呐伴奏)的剧目。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旦角尾音
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早期伴奏乐器是大弦(八楞月
琴)、二弦(杆短筒大,皮弦,用弓拉奏)、三弦,后来改以板胡、二胡为主。
  1930年前后,河南东部(包括开封)等地常到鲁西南邀角演唱。王锡堂(旦,艺
名“桂花油”)、刘德润(红脸娃)、黄儒秀、孙子高(黑脸)、赵义庭(小生)以及女
演员崔云芳等,都曾在开封、商丘一带演唱多年。王绍明(红脸、黑脸)与孙致平(
旦)曾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过标名“山东梆子”的唱片。之后,河南梆子著名演员
陈素真、常香玉等相继崛起,编演新剧,改革唱腔,发展迅速。40年代初,反而从
开封等地邀约李金娥、徐凤云、陈素花等到菏泽地区巡回演出。据山东省文化事业
管理局戏曲工作组1953年调查,全省43个梆子剧团的演唱,很多都吸收了豫西调的
成份。
  1954年,山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山东梆子著名演员窦朝荣演出《摔琴》
,获演员奖。同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两狼山》,获剧本二等奖,
窦朝荣获演员一等奖。1956年,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刘桂荣、刘君秋、
任新才、卢胜奎等获演员一等奖。
  1958年,省文化局将菏泽专署人民剧团调省,并从济宁地区调集部分演员,成
立山东省梆子剧团。首任团长高守安,主要演员有窦朝荣、刘玉朋、刘君秋、刘桂
荣、庞洪德等。1960年7月,该团进京汇报演出《墙头记》、《玉虎坠》、《万家
香》等剧。1964年后,编演了《前沿人家》、《龙马精神》、《三回船》等现代戏。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梆子剧种遭到严重摧残,不少剧团被迫解散,演员
转业改行,有的遭受迫害。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该剧种获得新生。1982年山东省第一届戏剧演出月期间,
演出《程咬金招亲》、《太宗释囚》、《闯王剑》、《凤落桐》、《桥下花》等剧。
1983年,《程咬金招亲》、《画龙点睛》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优秀戏曲剧本奖。1985
年,山东省梆子剧团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得奖励。
  图2-1 山东梆子《黄牛分家》剧照
  据1990年统计,全省有山东梆子剧团5个,分布在泰安市、济宁市和菏泽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