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35&run=13

  又名“大笛子戏”、“罗罗头”、“大笛子罗罗”。它和属于弦索腔系的柳子
戏、大弦子戏、卷戏是姊妹剧种,与南方传来的“南罗(锣)调”、“罗罗腔”不同。
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省接壤地带及山西东南边境,在山东主要流行于阳谷、莘
县、冠县、东明一带。
  1728年(清雍正六年)2月,河南巡抚田文镜发布《为严行禁逐罗戏以靖地方事》
的通令。乾隆年间编修的有关县志中,也有“逻逻”之称。据老艺人郎方铎追述,
师承已有十几代,其盛行时期当与志书所记相近。早期的职业班社多在滑县、濮阳、
成安一带,著名演员有刘二匡(艺名“小红旗”)等,擅演秦琼等角色。
  传统剧目有《金簪》、《金锁》、《黄花寺》、《老少征北》、《奇中义》、
《杀闺女》(《三开膛》)、《煮孩子》(《二庐州》)、《炮打襄阳》、《小五义》
等。原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曾邀请常奇、郎方铎、刘金山等老艺人口述记录《大战核
桃园》、《鸡鸣关》、《古城会》、《山东府》、《荆州》、《房州》、《庐州》、
《陕州》、《德州》等60余个传统剧目。另有《保定府》(即《唐知县审诰命》),
还有《八里营借闺女》、《掉包袱》、《牛不正卖线子》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
  罗子戏常用的曲牌有[娃娃](耍孩儿)、[山坡羊]、[调子]、[四面静]、
[韭菜花]、[泣颜回]、[香柳娘]、[皂罗袍]、[撞金钟]、[一声雷]、
[抱龙台]、[梆子令]等。其中,[娃娃]分为慢板、二板、数板、挂打头、挂
滚头、五定锤、老三锤、上板、落板、盘头、武娃娃等十余种唱法。有时将一支曲
牌拆开,可分在数场中由不同角色接续唱完。罗子戏的音乐、表演粗犷奔放,因而
有“粗罗子,细柳子”之说。伴奏乐器有大笛、锡笛、横笛、管、三弦等。
  1956年,山东省范县(罗子戏)群友业余剧团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
会,展览演出《游魂》(《错断颜查散》之一折),获展览演出纪念奖,郎方铎获老
艺人奖。同年,范县正式成立罗子戏剧团,招收一批学员,由常奇、李遂科、常福
等担任教师。目前,山东境内已无职业剧团。1982年,范县傅庄曾有业余剧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