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东电影制片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331&run=13

  1958年5月,山东电影制片厂开始边筹建、边拍摄新闻纪录影片。6月初,摄制
完成了第一部纪录影片《跃进声中庆“五一”》。6月17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
准省文化局关于建立山东电影制片厂的报告。8月4日,纪甫任副厂长,1960年任厂
长。厂址在济南市文化东路,投资300万元,占地130亩。至1960年,该厂初具规模,
全厂总人数曾达192人。设有艺术片编导室、新闻纪录片编导室、科教片编导室、
洗印车间、美工置景车间、录音车间、照明车间及厂党总支办公室、厂长办公室和
人事、制片、技术、财务、行政等科室。为培养制片业务技术骨干,山东省文化局
在中共山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抽调人员,分别派往北京电影学院及上海、
北京各电影制片厂学习和培训。仅1958年8月,就有45名干部和专业人员被派往上
海各电影制片厂学习。9月,派11名学员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同时,上海电影制
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抽调一批电影导演、演员、摄影师和其它业务技
术干部,前来支援山东电影制片厂的建设。1959年1月,上海各电影制片厂有关电
影创作和业务技术人员共31人来该厂工作。
  该厂于1959年5月开始,拍摄山东省第一部故事片《敢想敢做的人》(编剧王命
夫,导演方徨,摄影姚士泉,作曲恽,美工孙樟,录音左杰)。至1962年,该厂
先后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腰斩黄河》,彩色风景片《泰山》、《曲阜》,科教片《
玉米双交种》及其它纪录片、科教片、期刊片、与外厂合拍片等,共108部、142本。
在1958-1959年的《山东新闻》上,分别纪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
朱德来山东视察的情景。这期间摄制的一些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和全民大炼钢铁的情景。
  1962年6月,为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山东电影
制片厂撤销,设备被文化部调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原上海来该厂人员调珠江电影制
片厂,其他人员另行分配工作。
  1982年12月8日,中共山东省委第二十二次书记办公会议决定,重新建立山东
电影制片厂,与1975年成立的山东电影洗印厂同设一个领导班子,承担制片、洗印
两项任务,马虹任厂长(负责制片)。至1986年底,先后摄制了彩色戏曲片《红柳绿
柳》,彩色故事片《媳妇们的心事》,纪录片《青春赞歌》、《农家乐》、《影坛
名士会泉城》等,经文化部批准在全国发行放映。此外,还摄制了大型风光纪录片
《齐鲁风貌》及《齐鲁物华》、《山东国际旅游考察》、《潍坊国际风筝会》、《
孔子诞辰故里游》、《国际旅游船考察在烟台》等纪录片和风光旅游片。这些影片
宣传了山东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介绍了齐鲁风光名胜,有的被译成英语、日语、法
语解说,送往国外放映宣传,为山东的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受
到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有关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其中《山东国际旅游考察》
(编辑马进坤,摄影孙国金、李建红)、《潍坊国际风筝会》(编辑杨廷朴、柴茂智,
摄影姜伟、李建红)1984年获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影片特别奖。1988年,《阙里之
光》(编导孙国金、侯伟,摄影孙国金、宋培芹)获国际旅游片大奖赛“紫胜杯”奖。
  198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
于省、市、自治区办电影制片厂的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后,该厂停止了建设和
发展。后来摄制的戏曲片《方荣翔的舞台艺术》、故事片《破土》,因未能列入国
家计划,未在全国发行。1986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该厂由省文化厅移交省
广播电视厅领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