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33&run=13

  流行于山东、河南、苏北、冀南、皖北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山东省的曲阜、泰
安、临沂等地又称“弦子戏”,黄河以北叫做“北调子”或“糠窝窝”。柳子戏是
属于弦索系统的剧种。元、明、清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流传着[锁南枝]、[傍妆
台]、[山坡羊]、[耍孩儿]、[驻云飞]、[打枣杆]等俗曲小令。据李开先
《词谑》记载,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这类俗曲小令曾在山东济南、章丘、滨州(
今滨州附近)广为流传,柳子戏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和大弦子戏、罗子
戏(大笛子戏)、卷戏等关系密切,互有影响。清康熙年间,蒲松龄曾采用民间流行
的俗曲演唱形式,编写成坐唱及接近戏曲体裁的十四种俚曲,所用曲牌多与柳子戏
同名。他编撰的戏文《闹馆》,就是柳子戏现存剧目《和先生教学》(又名《揽馆》
)。在脱稿于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的李绿园小说《歧路灯》中,已提到历城县有
一个快头儿,是得势衙役,他招架两班戏,其中就有“一班山东弦子戏”。清代中
叶,北京也曾有过“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的说法(见梅兰芳《东柳重青》),
说明柳子戏当时已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过去,曲阜孔府春丁、秋丁期间,
常在孔林等处有《大桑园》(《齐王访无盐》)等柳子戏传统剧目演唱。孔府的乐舞
生都能粉墨登场,不少职业艺人曾向他们请教习艺。著名旦行艺人李文远(艺名“
一锭金”)演唱的《三喜合》、《婚书》(《小拉墓》)、《东吴招赘》等戏,均自
孔府学来。
  柳子戏主要由俗曲和柳子两部分组成。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200个传统剧
目中,由俗曲联成的约占1/2,代表性剧目有《白兔记》(《兴围、回围、磨房》)、
《金锁记》、《孙安动本》、《玩会跳船》、《抱妆盒》、《燕青打擂》、《三盗
芭蕉扇》等。俗曲曲牌委婉动听,能表现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有“九腔十八调,
七十二哎哎”及“难哎哎”之称。通常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另有昆调、
转调,但不常用。现存曲牌100余支,其中[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
[黄莺儿]、[耍孩儿],惯称为“五大曲”。而[耍孩儿](娃娃)一曲,就有“
越调娃娃”、“平调娃娃”、“高腔娃娃”等10余种唱腔。唱俗曲曲牌时,开始及
中间都带过门,与昆曲唱法不同。在长短句曲牌中可插入大段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唱
词,用以补叙不足之情,称为“挂序(叙)”,与青阳腔的“加滚”近似,一般以[
锁南枝]及[山坡羊]等曲挂序较多,它是由曲牌联缀体发展到板式变化唱腔结构
的过渡形式。主奏乐器有三弦、笛、笙等,相互配合,协调和谐,被称为“弦似筋,
笙似肉,笛似骨”,形成柳子戏音乐的独特风格与艺术特色。柳子部分仅保留《打
登州》(包括《黄桑店》)、《马二头送祟》、《打时辰》、《憨宝打娘》等剧。唱
词由七字句的上下句格式写成,属板式变化体。由于它的词句通俗,曲调易懂,影
响较大,因而群众把这个剧种统称为“柳子戏”。唱[柳子]时,只用三弦和笙伴
奏。
  柳子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其它声腔剧种的影响很大,并直接承受了高
腔、青阳、昆腔、乱弹、罗罗、皮簧的部分剧目及声腔。高腔剧目保存《张飞闯辕
门》、《赏军》、《钓鱼》等10余出。演唱时只用锣鼓击节,没有管弦伴奏,并带
“人声帮腔”。青阳腔剧目有《斩貂蝉》、《姑阻来迟》等。由于它不分调名,并
经常与俗曲曲牌配搭混用,通称“乱青阳”。乱弹分2种:一种即吹腔,剧目有《
鞭打芦花》等;另一种叫“昆调乱弹”,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昆腔。如《盗骨会兄》
,由《昊天塔》传奇移植而来,词句相同,唱法有别。罗罗部分即[南锣],包括
《下南唐》、《打面缸》、《锯大缸》、《打灶王》等剧目。老皮簧剧目,有《捉
放曹》、《荐诸葛》、《让成都》等30余出。
  柳子戏的表演粗犷豪放,角色分工细致。生行包括净面文生、架子生、袖生(
文小生)、武生、白胡老外;旦行分青衣、红衣(红衫子)、闺门旦、老旦;净行包
括红净(通称“红脸”)、黑脸(大花脸、二花脸),脸谱颇有特色,分为整脸、十字
脸、三块瓦、碎脸、歪脸等不同类型。《打登州》的秦琼,例勾红脸;丑行有文武
之分。早期丑旦不设专行,由净行应工。
  早期的名演员,有“十里轰”、“盖山东”、“琉璃水眼”、张道洪等。后起
的名旦戴金枝,曾在一天内演出过15次《锯大缸》。刘云驷(艺名“小桃”)擅演小
生,他和李文远(旦)合演的《抱妆盒》,在鲁南颇有盛名。老教师王福润曾教授过
4个科班,后来演唱柳子戏的名演员多半出自其门,其中张春雷擅演《张飞闯辕门》
、《鞭打督邮》等剧。张嗓音洪亮,功架优美,有“活张飞”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郓城县、曲阜县先后成立过专业剧团。1954年,在华东
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张春雷主演《黄桑店》,获演员二等奖。1959年,中共山
东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郓城县工农剧社调省,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首任团
长王昭声,主要演员有张春雷、黄遵宪等。同年11月,该团进京汇报演出。1962年,
他们演出的《孙安动本》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又先后改编《王昭君》、《琵琶遗恨》、《桃花扇》、《徐龙铡子》等,并
排演现代戏《柳荫闲话》,参加省级会演,获得奖励。山东省柳子剧团在排演现代
戏《江姐》、《白毛女》等剧时,在传统柳子戏音乐基础上,从生活出发,设计创
造出适合剧情和善于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所需要的新的音乐唱腔。近年来,山东省戏
曲学校内设有柳子科,培养出一批学员。古老剧种,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