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学校图书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297&run=13

  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伴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而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呈上
升趋势,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更为迅速。到1988年底,全省已有
高校图书馆54所。与1980年相比,全省高校图书馆在职职工总数已从747人增加到
1797人,馆平均职工人数由20人增至33.27人,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30%
增至58.7%,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由十余人增至500人。经过1987年专业技术
职务评聘,有82人受聘高级职务,437人受聘中级职务,676人受聘初级职务。从
1980年至1988年,各馆职工在省内外各种学术讨论会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
文500篇以上。
  经费方面,与1980年相比,全省高校图书馆总经费从223.4万元增至988.5万元,
由占教育事业总经费的2.8%上升到3.8%,每馆经费由平均6.3万元增至18.3万元,
平均每个学生占有数由47.28元增至87.91元。
  藏书方面,与1980年相比,各馆总藏书量由931.5万册增至1583.2万册,年平
均递增7%。各馆都努力调整藏书结构,有计划地补充藏书,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
特色的藏书体系。如山东大学图书馆的美国文学、晶体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藏书,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教育学和地方文献藏书,华东石油大学图书馆的石油文献,
青岛海洋大学的海洋文献等都较为系统,在全国高校中都有一定影响。
  馆舍面积,与1980年相比,总面积从5.3万平方米增至18.8万平方米,从平均
每馆1435平方米增加到3481平方米。有20个图书馆新建了馆舍,其中最大的是山东
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另有一些馆的新馆舍正在建设中,其中
包括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的青岛大学图书馆。各馆阅览座位总数从6800个增至
22659个,由平均每7.5个学生1个座位增至每5个学生1个座位。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应用。静电复印机已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应用,有4
个馆购置了缩微设备,15个馆购置了计算机设备,其中小型计算机1台,微机18台。
很多馆都建成了自己的专题文献数据库,如青岛海洋大学图书馆的南极资料数据库、
石油大学图书馆的石油工程索引数据库、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图书馆的矿业文摘数据
库等,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配合教学。全省各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学时普遍向新生介
绍图书馆的情况,指导学生查索利用馆藏图书,进行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另有30所
高校图书馆分别为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课程,
其中有6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教研室。仅1988年一年,参加图书馆教程学习
的学生就达1万余人,占应参加人员的1/3。
  拓宽服务范围,开展有偿服务。主要包括各种载体文献资料的复印、复录、代
查、代译、代办整理、出版、发行等;各种科研课题的文献检索和提供,定题资料
服务,二次或三次文献的编写;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和研讨会,以及为
读者提供书刊修补、装订及文具供应等服务。
  改善常规无偿服务的质量。至80年代末,全省各高校图书馆每周平均开放时间
已从1981年的44小时增加到64.8小时,半数以上图书馆开放时间超过了70小时,石
油大学图书馆已超过90小时。在外借方面,各馆都普遍允许教师入库选书,许多馆
增辟了对全体读者开放的开架书库,开架书的总量已达220万册,平均每个读者13
.5册。济南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还印发了通用借书证。
  此外,1981年,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立,加强了全省高校图书馆之间的
联系。1986年,华东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协作组成立,加强了与华东区各省
市高校馆的联系。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参与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加强了
与其他系统图书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扩大了资源共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