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公共图书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288&run=13

  山东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肇始于清朝末年。1904年(光绪三十年)后,冠县、荣成
设立了通俗图书馆。1909年(清宣统元年),山东图书馆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各
县又相继建成一批图书馆。至1915年,全省已有22个县建起了图书馆,在全国各省
中,建馆数量仅次于湖北、奉天(今辽宁)两省。但此后的十几年间,由于军阀混战,
政局动荡,全省图书馆的建馆势头受到阻遏。
  民国19年(1930年),当时的山东省政府教育厅颁布了《山东省市、县立图书馆
暂行规程》。各县遵行这一规程,纷纷建立新馆,恢复旧馆。到1930年,全省已有
82个县建立了图书馆,占当时108个县的76%。其余未建馆的26个县中,有13个县
在民众教育馆内设图书部或阅览部。嗣后,各县又依照教育厅之令,将图书馆及其
他社会教育设施合并于民众教育馆。1935年后,又陆续分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被日本侵略军侵占。日伪统治当局令各县设立“新民教
育馆”,下设图书部或阅览部(也有单设图书馆的)。新民教育馆实际成了日伪当局
进行文化侵略的机构,他们通过与各地新民教育馆的接触,搜集了大量有关山东政
治、经济方面的情报。至解放战争时期,全省的公共图书馆活动基本停止。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只有山东省图书馆和青岛、潍坊两市的图书馆维持存在。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一般规模较小。就县馆而言,一般是设馆长1人,馆员1人。
年经费多者如邹平1672元,少者如堂邑仅60元。藏书多者不过数千,少则仅有几百。
平均每日接待读者三五十人次,主要为学生,工农人数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党政领导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事业很重视,在
国民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的50年代初,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筹建各级公共图书
馆。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举办了第一次全省文化干部训练班,
培养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图书馆专业干部。与此同时,省里还决定进行面向农
村和面向工矿的图书馆建设,省图书馆派出干部前往淄博市和莒南县帮助建馆,当
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同年,济南市与德州市图书馆相继建成。1956年,在中央文化
部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推动下,全省又相继建成了县市级图书馆25个。
在抓县市馆筹建的同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还注意抓了图书馆专业干部培训工作。
50年代后期的“左”倾错误,对全省图书馆的建设有一定影响。60年代初,各级文
化主管部门对受“左”倾错误影响的图书馆进行整顿。至1966年,全省尚有县级以
上的公共图书馆27个。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有的图书馆被关闭,大批图书资料被封存,一些馆
的设备与藏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勤勤恳恳为图书馆事业而工作的业务骨干
受到冲击,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长期陷于停顿。直到1974年,情况才稍有好转。
从1974年至1976年,又有15个县市图书馆相继建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图书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1978年,
文化部发布了《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接着,山东省文化局颁布了《
山东省县级图书馆工作条例》,对图书馆的方针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在此有利形势
下,山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进展。主要表现为:
  建馆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从1977年开始,一些过去已建馆,后并入文化馆的
县图书馆相继恢复建制,一些过去未建馆的县市纷纷建馆。到1983年底,新建馆有
37个。当时,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9个,至1990年,又新建县级以上公共
图书馆26个,使全省公共图书馆达115个,其中省级馆1个,地市级馆12个,县级馆
10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建筑总面积达15.64万平方米,阅览座席达1.17万个,各
馆服务手段正日趋现代化。自1983年以来,藏书以年平均44.6万册的速度递增。至
1990年,藏书总量已达1485万册。
  队伍壮大,素质提高。至1990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在职人员共计
1876人。此外,还有一大批图书馆工作者活跃在县级以下乡、镇、村的图书馆(室)
中。为了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
班和学习班,其中,举办全省范围馆长培训班3次。此外,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还踊
跃报名参加函授、电大、专业证书班等各类在职专业学习。
  服务科研,成绩显著。各级图书馆纷纷采取措施为改革开放和科研生产服务。
有的馆成立了科技服务部,发放了科技借书证;有的根据本地区的科研规划,制订
了本馆的服务规划;还有的将馆藏科技文献加以系统整理,优先提供给科技读者;
更多的图书馆则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和资料检索方面的优势,为读者提供定题服务、
跟踪服务等,对许多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和生产技术难题的顺利解决,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为人才培养做贡献。据1990年底统计,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发放借书证30万
个,全年接待读者504万人次,图书流通808万册次。仅1990年一年,就为读者举办
各种活动657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