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抗日战争前的期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24&run=13

  1919年11月,《曙光》文艺期刊在青岛创刊,由曙光文艺社编辑出版。社员有
丁镇华、王统照、宋介、祁大朋、李树俊、段澜、范煜隧、徐岩之。刊物受“五四”
新文化思想的影响,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造旧社会的主张,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欢
迎。该刊是山东省进步青年学生参加编辑的最早的文艺期刊,共出刊9期(一卷1-6
期,二卷1-3期)。
  1920年12月15日《励新》半月刊创刊号在济南出版,它是王尽美、邓恩铭等人
发起组织的“励新学会”的会刊。陈汝美、王尽美任编辑主任。至1921年6月,出
版了6期。该刊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为宗旨,是推行新文化运动的进步刊物。
  1921年1月,综合性文化期刊《文化新介绍》在济南创刊,由济南尚志学会编
辑出版。是山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创刊较早的倡导新文化的刊物,为
“五四”新文化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出至第2期即停刊。
  20年代初,文艺周刊《喊客来》(英文WEEKLY译音)在烟台创办。32开本,铅印,
自办发行。主编朱二五(原名朱永杰,江苏扬州人)。文章形式有旧体诗、词、歌、
赋、小说、散文、小品、随笔等。小说多是言情、侠义之类的故事,随笔有的抨击
社会弊端。刊物办了半年多,出刊10期,因经费不足而夭折。
  1929年9月1日,文学期刊《青潮》在青岛创刊,社址在青岛市博山路。王统照
主编,共出版2期,第2期于1930年1月出版。《青潮》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文学思想,
刊载了王统照的短篇小说《刀柄》、《火城》,杜宇的诗歌《约会》,李同愈的短
篇小说《父子》,姜宏翻译的长篇童话《小彼得》等。
  1932年3月,文艺半月刊《蔷薇》在泰安创刊,由泰安师范讲习所学生会主办。
它以中小学师生为读者对象,泰安大陆书社印,第1期印行200份。6月出第4期后,
被国民党泰安县党部以“言词过激,宣传赤化”为由查封。社员有燕遇明、鲁宝瑛、
武冠英、庞盛文等。
  1933年,文艺周刊《天外》在掖县公开发行,由山东省立第九中学王升初、耿
维福、马志远(马少波)等人筹办,主编马志远。初版为石印,后铅印。刊物含评论、
小说、诗歌、散文、通讯、杂文等,出版4期后,改为半月刊,共出20余期。
  1934年,文学季刊《刁斗》在青岛创办,系山东大学学生在进步作家的影响下,
自发创办的文学刊物。1934年至1935年间刊行,主要刊登抒发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因受经费限制,出刊几期后即宣告停刊。
  1935年,山东大学学生在作家老舍、王统照、洪深等人的鼓励下,自发创办油
印文艺刊物《励志》,主要发表爱国青年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要求自由、民主的
诗歌、散文等。因经费匮乏,出刊几期后即停刊。
  1935年,青岛《时报》创办文学副刊《诗歌周刊》,沈旭、袁勃等人主编,共
出刊10期。所刊作品多为劳动人民呼号,宣传争民主、要自由的主张,深受各界欢
迎。
  1935年7月14日,《避暑录话》在青岛《民报》上开辟周刊,同年9月15日停刊。
由王余杞、王统照、王亚平、老舍、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
臧克家、刘西蒙等12人编辑。共刊出10期,发表了诗歌、散文、故事、杂文等67篇,
深受读者欢迎,四川、香港等地皆有读者函购。周刊定名《避暑录话》,系借自一
前人笔记的称谓。
  1936年元旦,《综合》文艺副刊在青岛《民报》上创刊。孟超当时在青岛《民
报》任副刊编辑,将3个副刊合编成一个每天出版的副刊《综合》。创刊期上孟超
写了《时序的交替--1936年的开幕词》,发表了王亚平的诗《元旦献词》及洪深的
文章《伟大的希腊戏剧》等。孟超从此用“小糊涂”笔名开辟了《小糊涂胡扯》杂
文专栏,连续发表了《博士胡适》、《拥护旧历年》、《贞观之治》、《武言与乐
器》等,一年多时间共发表《小糊涂胡扯》杂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