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理论与研究著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8&run=13

  晚清时期,山东出版的文学理论著作有:
  《岘说诗》,清施补华撰,钱渠等述,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由济南朱毓广
刊印。
  《诗词讲义》,王墨仙撰,1911(清宣统三年)齐鲁公报社刊印。
  《古文讲义》,清李书田等编撰,清代山东高等学堂刊印。
  “五四”时期,文学活动家傅斯年领导了《新潮》社和《新潮》期刊,倡导新
文学运动,并对建立现代戏剧理论做出了贡献。王统照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他和杨振声都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为中国和山东的现实主义文学做出建树(
杨振声也是《新潮》社创办人之一和《新潮》杂志的中坚力量)。王统照于1923年6
月发表的《纯散文》和1924年2、3月间连载的《散文的分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最早的散文理论著作。他与周作人把散文视作是一特殊文学形式,与诗歌、小说、
戏剧并列,为散文以独立形式出现在新文坛奠定了理论基础。据统计,王统照在“
五四”前后几年间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即达70余篇,其主要内容是宣传文学应具有
积极的社会作用。
  1928年,作家刘一梦(中共党员)任《济南日报》副刊《晓风》主笔时,积极推
行“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并指导青年文学团体“晓风社”,对当时
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30年,耶林(原名张眺,潍县人)在上海参加“左联”,并在“左联”的领导
下,与冯雪峰等人组织暑假文艺补习班,主讲大众文学与艺术,还与江丰等组织成
立上海“一八艺社”,并发起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1932年,耶林出任“左联”
党团书记,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40年代初,文艺理论家田仲济已出版多种文艺理论专著。如1940年,华中图书
公司出版了他的《新型文艺教程》;1943年,重庆文信书局出版了他的《小说的创
作与鉴赏》;同年,重庆东方书社出版了他的《杂文的艺术与修养》。在阐述理论
的同时,田仲济还出版了文学研究专著。1947年,上海现代出版社出版了蓝海(田
仲济)的《中国抗战文艺史》,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文学专史,不但保存了珍贵的
史料,而且对史料和史实作出了比较科学的结论。
  1948年,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李长之(利津人)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由
开明书店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专著。李长
之著述颇丰,以作家作品研究为最多,在文学史研究中颇多建树。
  40年代前期,冯中一除在济南报刊上发表诗歌外,还发表了《悼念泰戈尔》、
《诗与音乐》、《诗与寂寞》等诗评十余篇,并整理出《新诗夜话》评论集,约10
万字。
  1947年夏,冯沅君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写了《元杂剧考三则》、《唐传奇作
者身份的估计》等学术论文。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她的古代戏剧史研究专著
《古剧说汇》。该书收辑了作者1935年以后多年撰写的关于古典戏剧考证文章15篇,
对人们研究宋金元戏曲和中国戏曲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历来重视文艺理论与研究,
党的文艺领导干部经常不失时机地在各个历史阶段和革命关头发表具有指导意义的
文章。如燕遇明发表于1939年2月13日《大众日报》“战地文艺”专栏上的论文《
告游击区的文艺工作者》,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较早地提出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的
重要文章之一。燕遇明发表于1940年3月4日《大众日报》“文艺工作”专栏上的论
文《我们的诗歌工作》,不仅提出了新的时代任务,而且提出了形式革新问题,是
山东抗日根据地较早提出内容和形式全面革新的重要论文之一。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胶东的文艺团体先后
进行了整风学习,举办了多次文学艺术评奖以推动创作。陈沂、燕遇明、罗竹风、
马少波、鲁特等在《胶东大众》、《胶东文艺》、《大众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
评论和理论文章指导创作,对胶东解放区的文学青年有一定影响。
  如陈沂发表于1943年《胶东大众》第18期上的论文,是作者在为贯彻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总结。文章就文艺工作的新
方向,文艺工作面向工农兵、与工农兵相结合、为工农兵服务等问题,结合当时山
东解放区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论述,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夏征农1948年发表的论文《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与文艺工作者》,是作者在山
东文工团座谈会上的讲话。初由大连书店出版,后由山东三联书店重印。
  新中国成立后,全省文学理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力图对各个阶段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现象和问
题进行科学的探讨、研究和总结。这一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在实践中,随着路线、
方针、政策的波动和变化,所走过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因此,有些文学理论免不了
产生失误甚至错误,有的还产生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影响。
  50年代初期,华岗的论文集《美学论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还写有《鲁迅
思想的逻辑发展》等论著。
  50年代初期,陆侃如、冯沅君的文学史专著《中国古典文学史简编》由作家出
版社出版。该书写于抗日战争前,1949年修改,出版后被译成英文和罗马尼亚文。
  1954年,李希凡、蓝翎合作的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月刊(1954年第9期)发表后,毛泽东主席给予很高的评价,
赞扬了敢于批评学术权威的“小人物”。
  1955年12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的诗歌评论集《在文艺学习的道
路上》。1962年9月出版修订本时,作者作了增删和修改。
  1956年,冯中一的《诗歌漫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山东人民出
版社还出版了他的《诗歌的欣赏与创作》。196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
学诗散记》。
  195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鲁特的文学理论专集《谈谈青年作者的创作问
题》。
  195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萧涤非的学术专著《杜甫研究》(上卷),1957
年出版了下卷。
  195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来祥的学术专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原
则》。
  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李希凡、蓝翎的《红楼梦评论集》,1963年3月再
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修订出版。该集收《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评〈红楼梦研究〉》、《走什么样的路》、《“新红学派”的功过在哪里》等17
篇论文。
  195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统照的文艺随笔集《炉边文谈》。
  195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云眉的古典文学研究专著《韩愈柳宗元文学
评价》。
  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刘泮溪、孙昌熙、韩长经合著的《鲁迅研究》。该
书系作者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讲授“鲁迅研究”专题课的讲稿基础上修订成书,曾多
次再版。
  1959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田仲济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精神》,选收作
者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文章10余篇。
  196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苗得雨的《文谈诗话》,1981年又增订为上下
辑,由该社再版。
  196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的诗歌评论集《学诗断想》,收论文27篇。
1979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增加论文10篇,共37篇。
  1965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的《戏剧评论集》
,收入关于《奇袭白虎团》、《红嫂》、《丰收之后》的评论文章24篇。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入新时期以后,山东的文学理论队伍逐步建立与扩大,
涌现出一批较成熟的文学理论家和较有影响的论著。
  1979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修订本后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省教委科研奖一等奖。
  198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冯沅君古典文学
论文集》。
  198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田仲济的《文学评论集》,选收评论文章17篇。
  1980年9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于占德、任孚先、赵耀堂合著的《文学创
作漫谈》。
  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了陆侃如、牟世金研究专著《文心雕龙译注》。该书是
牟世金以1962年陆、牟合著的《文心雕龙选译》为基础,补充修改,并重新撰写了
引论和题解而成,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颇大。
  山东省1981年文学评奖中获奖的评论作品有:《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断想》
(傅冰甲、赵耀堂作)、《试论塑造创业者的新人形象》(任孚先作)、《左建明和他
的短篇小说》(宋遂良作)、《看〈喜盈门〉碎想》(陈宝云作)、《再唱“我是一个
兵”》(赵鹜、严玉澍、李德昌作)、《忠实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于占德作)、《
真实性问题随想》(侯琪、侯林作)、《浅谈邱勋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赵耀
堂、肖苏作)、《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高夙胜作)、《评萧平的创作特色》(王
志强作)。
  198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并出版了《鲁迅研究论文集》,该集文章是从全
省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论文中选出来的。这次学术讨论会及论文
集的出版,推动了全省文学理论工作者对鲁迅的深入研究。
  198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朱德发的《五四文学初探》。
  1983年2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冯中一的文艺理论著作《诗歌艺术论析》。
此书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诗歌创作、诗歌评论、诗歌的古为今用、诗歌的民族
化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1983年3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任孚先、赵耀堂、武鹰编著的《山东解放
区文学概观》,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两大部分,全面介绍了山东解放区
文艺创作概貌及特点。该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解放区文学研
究成果一等奖。
  198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任孚先的评论集《片羽集》。
  198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老舍研究论文集》。1982年3月底,山东大
学在济南举办了老舍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讨论了老舍研究中许多过去未曾涉及的
重要问题,包括老舍思想发展、老舍创作道路和文艺思想问题,关于《猫城记》的
重新评价,老舍戏剧观和创作方法问题,老舍的新旧体诗和曲艺创作问题等。《老
舍研究论文集》基本上是这次会议的学术论文结集。
  198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谷辅林所著《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
  1983年8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朱德发所著《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
1986年11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文学史专著《中国五四文学史》。该书从
史料出发,从纵向与横向、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来龙
去脉及其演变规律,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84年1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该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
  1984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陈宝云的《人物形象初论》,该书曾获山东省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开晋的诗歌理论专著《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马瑞芳的《蒲松龄评传》。
  1988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苗得雨的《赏诗谈艺》。
  1988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魏绍馨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该书曾获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9年,任孚先、任维清的评论集《现代诗歌百首赏析》和袁忠岳的评论集《
缪斯之恋》,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奖二等奖。
  1989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衍柱的文艺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
史纲》。此前,作者在1984年出版过《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概述》一书。
  198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旭东的文学研究专著《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该书曾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1979-1989年)著作二等奖。
  1989年5月,明天出版社出版了朱德发、蒋心焕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1989年10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丁尔纲主编的《山东当代作家论》。该书
论述了代表“五四”新文学、解放区文学、新中国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的历史传
统与审美走向的老、中、青三代山东作家。
  1989年11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郭延礼的近代文学研究论文结集《中国近
代文学新探》。
  1990年3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郭延礼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一卷。
  1990年4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牛运清主编的《长篇小说研究专集》。
  1990年5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丁尔纲的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思潮论》

  1990年6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曾繁仁主编的《现代西方美学思潮》。
  1990年8月,明天出版社出版了《任孚先文艺论集》。全书包括“理论探索”、
“文学态势研究”、“小说评论”、“散文诗歌评论”、“儿童文学研究”、“戏
剧评论”等8辑。
  1990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崔西璐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