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74&run=13

  国画在山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山东主要传统绘画之一。
历代画家辈出,著名的如展子虔、韩熙载、李成、燕肃、张择端、梁楷、晁无咎、
崔子忠、法若真、高凤翰等。此外,在清代尚有一部分外籍客鲁的画家,如“扬州
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与蒙族画家松年等。前者的高尚人品、画品与后者的弘扬艺术,
奖掖后进,对山东画坛影响很大。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均率先建立了美术院校。在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即有相当一部分国画家毕业于这些美术院校,并成为全
省国画教育界的骨干力量,如俞剑华、郭味蕖、李苦禅、黑伯龙、于希宁、张彦青、
刘鲁生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们为山东省培养出一大批国画专业人才。特别是自
建立山东省美术工作者协会以后,全省国画活动便逐渐开展起来。至60年代初,国
画活动已比较活跃,主要活动包括:
  组织国画写生创作,举办展览。如1960年,山东省文化局、山东省文联组织的
“腰斩黄河”写生与展览;196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与济南市文联组织的
黄山写生与展览等。
  组织国画家为重要场所进行室内装饰。如1960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等
设计绘制了大型国画、屏风画等。
  邀请全国部分知名画家来省“传经”,其中包括办展览、讲学及示范表演、座
谈讨论等。如1962年,曾邀请北京、上海、南京部分知名国画家同山东国画家聚会
青岛,探索山东国画的地方风格问题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国画活动基本陷入停顿状态。其间较为突出的事例,
是济南的3位山水画家刘宝纯、于太昌、张登堂,共同创作、出版了画册《黄河》、
《海河新图》和《山东治淮国画选》,并先后在省内和北京举办了《黄河写生组画
展览》、《海河写生组画展览》和《治淮写生组画展览》。
  1979年,山东老一代的山水画家张彦青、刘鲁生在济南联合举办了《山东革命
纪念地写生画展》,这是传统山水画与革命题材内容相结合的一次范例性展出,同
时出版了画册。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国画技艺,山东省文化局、
中国美协山东分会曾有计划地为山东老一代的国画家在省和中央组织了多次画展,
其中有于希宁、黑伯龙、王小古、张朋、冯凭等人的国画展览。
  80年代是全省中青年国画作者崛起的年代。这期间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他们在
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厚生活气息的国画新作,
在历届美展中连连入选和获奖。如赵建成的《铺路石》(1984)及《沂蒙娃》(合作,
1987)、曾宪国的《出境》(1987)、房新泉的《萌春》(1989)及《冬季里》(1989)、
孔维克的《公车上书》(198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