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民间文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5&run=13

  新中国建立之前,山东的民间文学创作活动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落后状
态,发掘、采录和整理工作几乎无人问津,见诸于报刊的民间文学作品甚少。1902
年,潘清荫的《故事俗说白课》在济南出版。该书文字通俗易懂,涉及到了民间故
事的一些基本知识。20年代初,北京大学出版《歌谣》周报曾刊载了大量的山东民
歌、民谣和儿歌,如流传于潍县(今潍坊市)一带的《山老鸹》,流传于滨县(今滨
州市)一带的《小巴狗儿》,流传于莱阳一带的《扁豆叶》等。1933年,山东省立
民众教育馆编纂的《山东民间传说》(第一册)问世,这是山东较早集全省民间传说
之大成的专著。同年,《山东歌谣》出版。不久,《山东谚语》相继出版。
  1934年秋,诸城县相州镇王氏私立小学校长王志坚与该校几位教师,组织在校
五、六年级学生搜集当地民间传说故事,共得几十篇。1936年12月8日,由王统照
作序,交上海儿童书局陈伯吹。1937年3月,上海儿童书局以《山东民间故事》为
书名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对于了解当地的社会状况、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以
及人民群众的理想与追求,对于研究山东民俗,都颇有参考价值。新中国建立后,
山东省的民间文学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投入创作与搜集整理工作中,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成绩。1953年,董均伦、江源夫妇到昌邑县农村深入生活,搜集整理出许多脍炙
人口的民间故事。他们的民间故事集《半弯镰刀》结集出版时,受到了民间文学研
究专家的好评。此外,董均伦、江源这期间写的《拾黄金》、《石门开》等,也给
人民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5年和1956年,山东大学中文系连续两年组织学生到工矿、农村采风,搞民
间文学普查,先后到过沂水县农村和淄博洪山矿区,整理出了《人民口头创作实习
资料汇编》,分为“沂水卷”、“淄博洪山卷”2卷资料本。
  1956年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苗得雨编的《山东歌谣》,其中包括旧社
会和战争时期山东的民间歌谣,是50年代在全国出版的第一本民谣集。1956年,《
大众日报》文艺组广泛收集全省各地农民口头诗歌创作,编选了《农民诗歌集》,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民间故事集《大冬瓜》,书
中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智慧,讽刺了懒惰,鞭笞了贪心的财主。
同年,该社还出版了崔三益整理的民间故事集《葛常和海蚌姑娘》,作品大多是歌
颂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追求。
  1958年,全国掀起采集民歌运动。山东省成立了征集民歌办公室,配备了专门
办公人员,选编出十余册单行本,并从中精选了一本《山东民歌集》,由山东人民
出版社出版。这年,全省有关报刊上也发表了许多民歌、民谣,有的歌谣还在《人
民日报》、《红旗》杂志上发表。这些歌谣有一定的思想意义的艺术价值,对鼓舞
人民斗志,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全省各地的民间文学
工作者搜集整理了很多民间故事、传说,除在报刊发表外,还在省内外出版了许多
集子,如董均伦、江源的《石门开》、《三件宝器》、《匠人的奇遇》、《找姑鸟》
、《玉仙园》,刘士圣的《崂山的传说》、《黑二斩妖》,田玉朋搜集整理的《荷
花仙女》、《秋菊与腊梅》,山东省群众艺术馆选编的《白雁》等。
  正当山东省民间文学创作活动日趋活跃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致使创作
活动陷于停顿。1966年至1976年10年间,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随着山东省文联及各协会恢复工作,全省
民间文学创作活动开始复苏。1980年下半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称中国民
间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组织成立了泰山民间传说故事编选组,负责泰山传说故事
的搜集整理,并于1981年编辑出版了《泰山传说故事》,计10余万字,由中国民间
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春,中国民协山东分会组织全省民间文学工作者到临沂地区进行采风,
历时近一个月,搜集故事266个,民歌127首,从中选出141篇作品,编印了近22万
字的《山东民间文学资料汇编》。
  为促进山东民间文学创作活动,中国民协山东分会于1983年组织了本省1979年
至1983年以来民间文学作品的评奖活动,共有13组民间文学作品获奖。青岛刘思志
的《崂山茶》,获中国民协举办的1979年至1982年首次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二等
奖。
  1983年,临沂地区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民间故事讲述家胡怀梅、尹宝兰、王玉
兰、刘文发4位老人进行了专门采访、录音,按照“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
整理出故事500余篇。中国民协山东分会从中选出144篇,编为《四老人故事集》资
料本,计20余万字。1984年和1985年暑假期间,山东大学中文系连续2年组织学生
到泗水县和胶南县进行采风、创作活动,收集到的作品大都编入两县的民间文学资
料本。
  在此前后,青岛市文联和崂山县文化馆多次组织崂山采风活动,陆续编印了多
集《崂山民间故事集》,从中选编了《崂山的传说》一书,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正式出版。
  1985年,中国民协山东分会与菏泽地区文联共同选编了《水泊梁山的传说》一
书。同年,青岛市文联编选了民间故事集《神奇的石门崖》,由山东少儿出版社出
版。此外,由李传瑞、王太捷编选的民间传说故事集《八仙的传说》,由任孚先、
李传瑞编选的《狐狸媳妇》、《古代文化名人传奇》,由临沂地区民间文学工作者
编选的《琅琊乡音》等书,也相继正式出版。1988年,刘思志搜集整理的故事集《
崂山志异》,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故事139篇,计30万字,该书
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1989年,中国民协与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编的《宋宗科故事集》,由中国
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选编了山东青岛民间故事讲述家宋宗科老人讲述的故事
98篇,28万余字。这些作品,题材多样,故事生动,语言颇有特点,较鲜明地反映
出宋宗科民间文学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自1989年起,山东省文联主编了《山东民间文学丛书》(梁兴晨、武鹰、王延
辉选编)。其中,《对诗故事选》(23万字)于1989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精
怪故事选》(22万字)、《笑话连篇》(24万字)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80年代,是山东民间文学创作的一个活跃时期。这期间创作发表的民间文学作
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较高。尤其是董均伦、江源写的《聊斋汊子》和《聊斋
汊子续集》,先后于1982年和1987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印数达几十万册。
这套书几乎包括了他们自1947年至1987年40年来所写的全部民间传说故事,共计
232篇,95万余字。其中,既有传统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有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和
动物故事。该书是山东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出版后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民间
文艺出版社与山东省文联为该书出版发行联合召开了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对《
聊斋汊子》及其续集的思想性、艺术性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作者在民间文学创作
上“开拓了一条路”。
  民间文学创作的活跃,结出了丰硕果实。1988年5月,由通俗性民间文学刊物
《新聊斋》杂志举办的“锦秋杯”评奖活动,评出10篇获奖作品。1989年山东省首
届泰山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中,《聊斋汊子》、《黑二斩妖》、《孔尚任轶事》、
《乾隆三访金山寺》、《贤女庄》、《买缸盛泪》等6篇民间文学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