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杂耍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36&run=13

  称这类舞蹈为“杂耍”,是因为它不单纯是舞,而且有的与杂技中某些技艺相
结合,其形式怪异;有的掺杂滑稽表演,诙谐风趣;还有的以道白对话表述人物情
节,形式新鲜活泼。主要表演形式有4种,即“抬杠”、“芯子”、“鬼舞”、“
小品”。

  抬杠 主要流传于鲁西和鲁西南地区,又分“抬”和“撅”两种。“抬杠”是
用一根5米长的独木杠,由2人或4人肩抬,所抬有人有物,物有阁、轿、花篮、辇
等,人有赃官或各种滑稽人物。抬物主要显示抬杠人表演的各种步法和抬杠技巧,
如武城县的《抬花杠》,所抬之物为重达70斤的花篮,抬杠人在锣鼓声中有节奏地
穿花跑场,手不扶杠表演各种杠在肩、背、头上的转动技巧。抬人物是坐在杠上的
人物进行滑稽和技巧表演。“撅杠”是把一根5米长的木杠固定在一根横木梁上(可
以活动),横木梁两端由2人或4人抬起。杠端坐一赃官,杠尾由2人下压,将赃官高
高撅起,时上时下,忽左忽右,以高难度技巧动作,作诙谐幽默表演。

  芯子 取灯芯之名,塑灯芯之型,表五谷丰登(灯)之意,是一种舞蹈、杂技、
雕塑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舞者(多扮做古代历史人物)被固定在钢筋骨架的枝条上。
表演时,骨架(底坐)用人扛、抬或车载(称“下路”),人物穿上服装将骨架掩盖住
(称“上路”),观众见人不见架。下路踏着节奏扭动走起来,上路人物随着锣鼓声
有节律地翩翩舞动。表现内容多为“八仙过海”、“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
精”、“张生戏莺莺”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鬼舞 是以神鬼故事为题材的舞蹈。这类舞蹈多数是借鬼寓人,劝人弃恶从善。
如流传在定陶县刘平坊的《五鬼闹判》,是一个有人物情节的活报剧形式。全剧分
为“判官出巡”、“阎王升堂”、“老吉(吊死鬼)三拿刘氏”、“阎王判决”4大
段,主要舞段为“老吉三拿刘氏”。判官出巡所乘轿子并非真轿或虚拟,而是由小
鬼用一根竹竿撅判官臂部,撅一次,判官向前跳一步,名叫“撅竿轿”。

  小品 舞蹈形式短小,人物幽默,手法夸张,情节简练。如流传在阳谷县的《
顶灯》,主要表现一位勤劳而又严厉的妻子,管教爱赌博的丈夫,罚他顶灯跪板凳,
帮其改邪归正的故事。丈夫跪凳在做上下翻、滚、跌、爬等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时,
头顶一碗灯油而不洒。
  除上述之外,还有临沭的《瞎子摸瘸子》、周村的《棒打鸳鸯》、曲阜的《卖
膏药》、茬平的《扭头二姐唤和尚》,以及普遍流传的《大头和尚逗柳翠》等。这
些“小品”舞蹈,都以不同的内容、形式、手法、风格,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情趣和
审美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