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假形舞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33&run=13

  系依据各类禽兽或物体外形,由人工制作道具,舞者借助道具模拟其动作神态
和生活习性,表达人的情感或审美情趣。这类舞蹈最早源于原始社会的渔猎生活和
图腾信仰,“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则是这种图腾的反映。周代称跳这种舞蹈的人
为“象人”。到了汉代,这类舞蹈已普及到民间,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
有“鱼龙漫衍之戏”。明、清两代,这类舞蹈在山东尤为盛行。假形舞蹈的道具,
可分硬架和软皮两种,如马、驴、鹤、凤、蚌、车、船、辇、轿等属于硬架,而虎、
狮、牛、猪、鼠、熊等则属于软皮。由于表现对象和道具制作的不同,反映的内容
和风格特点也就各异。如莘县“火狮子”,是由一对火星线条构成的狮形,在紧锣
密鼓声中突然跃出,场地上顿时火星四溅,硝烟弥漫。双狮窜腾跳跃,追逐打斗,
凶猛异常。火狮狮皮是用铁条扎成狮架,用黄毛边纸(易燃但不烧人)搓成3600根火
芯,系在狮架上为狮毛。演出前把每根火芯点着,在观众毫不介意时突然窜出,造
成轰动震惊效果。
  曹县北关的“狮子”,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一对金色长毛狮子,小巧
玲珑,温顺可爱。有一个绰号叫“梁妞儿”的老艺人,演出时可在48张桌子组成的
“高山”上,做出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临结束时,母狮出人意外地生下一只活
泼可爱的幼狮。
  “竹马”,是山东流传很普遍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大型群舞。如临沂大官庄的“
竹马”,人高马大,具有北方人粗犷剽悍的气概。内容表现古代北国一个运粮队的
故事,表演形式有对话、演唱、跑场。对话用蒙语和汉语,演唱全用蒙语。跑场有
大小场,大场由蒙古族官吏带领6匹战马和6个马童跑“四门套五门”、“十字花带
四门”、“八门阵”等大场子,小场有独舞、官吏与马童、双马对舞等。舞蹈从始
至终群马奔腾,鞭哨齐鸣,气氛热烈,场面红火。
  流传在曹县城关的“竹马”,则另具一种风格。为首的头马称老帅,手拿令旗
令箭,骑一匹龙头金马,带领12匹骏马(马上均为小姐丫环)外出行围打猎。马队中
还有十几名武士,手执猎枪为老帅护驾保镖。舞蹈表演围猎的全过程,中间穿插爱
情故事。表演分大小场:大场有“里罗城”、“外罗城”、“五虎擒羊阵”、“十
字梅花阵”等;小场有“家丁与小姐”、“猎人扑兽”等。以大型打击乐伴奏,曲
牌有[金树开花]、[刘金全力杀四门]、[俩长虫喝一井水]等。
  除上述外,山东各地还有“火虎”、“猩斗虎”、“狮斗猫”、“狗熊”、“
蛤蟆斗老鼠”、“猫扑鼠”、“牛斗虎”、“拿大王”、“鹿鹤同春”等假形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