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创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27&run=13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
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山东学堂乐歌的教学始于20
世纪初,乐歌的创作则发端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当时在青州省立第四师范
任音乐教师的李华萱,曾写下许多歌曲作品,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知了蝉》,表现
了“为的劳苦不均,要唤醒我同胞”的意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尽美在从事革命活动中,为山东代表赴京质问北洋军阀政府,编写了一首慷慨激
昂的歌词《长江歌》。30年代初,诸城府前小学音乐教师臧丙兮创作的《府前小学
校歌》、《回春曲》、《慰劳》、《采桑谣》等歌曲,都以鲜明的“五四”时代精
神受到青年学生们的喜爱。山东早期的歌曲创作,多是借用中国传统音调或外国音
调填以新词编配而成。
  在歌剧创作方面,1934年夏天,山东省立剧院成立,为全省新歌剧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该院院长王泊生于1935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岳飞》,后又相继编创
了《荆轲》、《郑成功》、《苏武》。1937年夏季,济南省立一中音乐教师韩悠韩
创作了小歌剧《丽娜》。这些可说是山东歌剧的奠基之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工作者创作并演出了大量群众歌曲。
就题材而论,有这样几种:以歌颂共产党、民主政府为内容的,主要有《跟着共产
党走》(沙洪词,久鸣曲)、《民主政府实在好》(鲁岩词,兵毅曲)、《无敌的八路
军》(邢路曲)等,其中《跟着共产党走》一歌曾在全国广泛流传;反映战斗生活增
强信念的歌曲,大多产生于八路军主力部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飞行爆炸》
(阿敏词,晓野曲)、《大盖枪》(克林克词曲)、《快乐的民兵》(路曼词曲)、《追
击》(丁铸铁词,久鸣曲)、《藏粮备战》(新雨词曲),以及李人凤作词、陈振铎作
曲的《血雨腥风》、《长期抗战》、《光荣胜利终归我们》等;反映根据地大生产
的歌曲,主要有《开荒号子》(遇明词,艾力曲)、《春耕小合唱》(于冠西词,久
鸣曲)、《生产民兵歌》(马少波词,孔健飞曲)、《组织大生产》(遇明词,久鸣曲)
等;反映根据地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的歌曲,主要有《送粮参军》(遇明词,了休
曲)、《送新军》(安林词曲)、《当兵把仇报》(克林克词曲)、《送军粮》(周音词,
兵珂曲)等。这些歌曲具有战斗性、群众性强的特点,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被广泛传
唱。
  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虽然不多,但影响颇广。如1939年,战士剧社的李淦为庆
祝十月革命纪念日创作的小歌剧《今日苏联》(苏里词),演出后深受欢迎,很快为
其它几个剧团学习演出。1945年,刘西林创作的小歌剧《新旧光景》也很受广大军
民欢迎,其中有一首歌曲后来流行全国,即由陈志昂创作的《解放区的天》。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音乐工作者积极投入创作。以歌颂革命领袖、部
队首长为题材的较有影响的歌曲,有《歌颂毛泽东》(那沙词,严峻曲)、《我们热
爱的天才将领陈军长》(罗光、何止词,了休曲)等;动员、鼓舞军民进行战斗的歌
曲,有《别让它遭灾害》(蒙沙词,水金曲)、《保卫山东》(那狄词,安林、马若
曲)、《保卫咱们的吃穿》(孟浩词,印泉曲)等;反映解放区土改、生产、生活和
支援前线的歌曲,有《分到这片好田地》(印泉词曲)、《咱们吃的粮食那里来》(
方平词,牟英曲)、《咱们要选个好领导》(李毅汉词,徐焕曲)、《支援前线》(路
曼词曲)、《劳军歌》(庄超词曲)等;反映人民军队战斗生活和争取胜利、庆祝胜
利的歌曲,有《我们就是这样的军队》(那沙词曲)、《打得你永远不能翻身》(水
金词曲)、《打得好》(王杰词,践耳曲)、《坚决把解放大军渡过江去》(孙正词,
董洪德曲)、《捷报满天飘》(张扬词,牟英曲》)等。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音乐
家协会山东分会从当时的400余首歌曲中精选出200首,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1963年
出版了《山东解放战争歌曲选集》。
  这一时期的歌剧、歌舞剧的创作空前繁荣。1945年,为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的阴
谋,号召解放区军民奋起保卫得来不易的胜利成果,耀南剧团的李毅汉编创了活报
剧《保卫胜利果实》(崔林作曲),一经演出,引起轰动。不久,该剧团又创作了歌
剧《活捉周叶槐》(崔林等编剧,印泉等作曲)。其它剧团在这一时期也推出许多深
为军民喜爱的作品。如山东人民剧团仅1946年至1948年两年间,就创作了歌剧《改
邪归正》(虞棘、栾少山编剧,虞棘作曲)、《彻底翻身》(林毅编剧,孔健飞、长
工作曲)以及六场歌剧《生产支前》(后改名为《支援前线》。林毅改编,牟英作曲)
等。胶东国防剧团创作的歌剧《解放》(虞棘编剧、作曲),胶东文协文工团创作的
歌剧《农公泊》(又名《白毛男》,陈志昂作曲),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鲁西地
区的文艺团体创作的小歌剧《宝山参军》、《崔朋飞送子参军》,鲁北德州地区文
艺团体创作的歌剧《送鸡》,也曾轰动一时。上述这些较大型的创作剧目,毕竟是
少量的,更大量的是一些小型歌剧、歌舞剧的创作,因演出生动活泼,简便易行,
战斗性强,受到广泛欢迎。如王印泉作曲的《老来红捉俘虏》,在解放区演出上百
场。
  新中国建立后的10年间,山东的歌曲创作大多在民间音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较有代表性的歌曲有《万人高唱跃进歌》、《我们的祖国象初升的太阳》、《让英
国跟在咱们后面爬》、《丰收歌儿唱不完》、《党的光辉照四方》、《公社的好处
说不完》等,其中某些歌曲在内容上受到“浮夸风”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60年代,
在全国流传较广的歌曲主要有《情深谊长》、《谁不夸俺公社好》、《我的家乡沂
蒙山》、《沂蒙山区好地方》、《挂红灯》等。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编辑了《
山东三十年歌曲选》(197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了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
曲200余首。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的歌曲创作虽有一些作品,但水平
不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山东歌曲创作重新出现了繁荣局面。1979年3月《
山东歌声》(现名《音乐小杂志》)复刊后,每期都刊出一部分创作歌曲,对山东的
歌曲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1980年至1990年是山东歌曲创作获得丰收的10年,这期
间在全省、全国广为流传的歌曲主要有:《请到俺沂蒙看金秋》(孙洪威词,金西
曲)、《微山湖采菱歌》(孙洪威词,金西曲)、《兰花》(张洪曙词,臧东升曲)、
《大学啊,我的摇篮》(郑南词,孙继南曲)、《母亲的歌》(肖江曲)、《唱起山歌
乐悠悠》(陈倩词,金西、占河曲)等。孟广征作词的《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在
全国广为传唱。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山东歌剧创作较为发达,代表作有《草苫子
的故事》(作曲印泉)、《妹妹参军》(编剧李长珍,作曲长工)、《一贯害人道》(
编剧贾荣俦,作曲长工)、《杀鸡》(编剧周竹,作曲张仲令)、《打击侵略者》、
《董存瑞》(作曲均为印泉),以及对吕剧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歌舞剧《小二黑结
婚》(作曲孙文杰、贺林)等。“文化大革命”中,山东歌剧事业蒙受灾难。“文化
大革命”结束后,山东省的歌剧事业渐有生机,山东省歌舞团创作了《大海作证》
(作曲赵河、刘世民、李玢、朱建民),青岛歌舞团集体创作了《大地生辉》,济南
军区前卫歌舞团创作了《沂蒙儿女》(作曲孙正、臧东升)。另外,在舞剧音乐创作
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上演的大型舞剧
《红流》(作曲臧东升、孙正、张式业)和《高山下的花环》(作曲董洪德、原野),
济南市歌舞团创作排演的大型历史歌舞剧《窥镜媲美》(作曲肖江),以及青岛市歌
舞团创作排演的大型乐舞《孔子畅想曲》(作曲段存洲),其音乐均受到广泛好评。
  山东省的器乐创作,是在新中国诞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57年8月5日在济南
开幕的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是建国后山东音乐界的一次大检阅。尤其是一大批
新创作曲目的涌现,标志着山东音乐创作队伍无论在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都有了较大的进步。1958年和1960年相继举行的全省第一、二届“跃进歌舞会演”,
同样涌现出许多出色的器乐作品。其代表作有钢琴独奏《月亮出来》(郭祖荣曲)、
《牧童》(戴树屏曲),古筝独奏《海市渔歌》(李祖基曲),民乐合奏《莲花落》(
长工曲)、《观灯》(于仲德曲)、《滚绣球》(于宝藩曲)、《春到田间》(于仲德曲)
等。
  在全国音乐界享有盛名的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他们创作的一些器乐
曲,曾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之花”。如张长城、原野创作的板胡独奏《红军哥哥
回来了》,董洪德、胡天泉创作的笙独奏《凤凰展翅》,王惠然创作的琵琶独奏《
彝族舞曲》、柳琴独奏《春到沂河》,臧东升、刘凤锦创作的合奏《迎亲人》等,
无不以其美妙动人的艺术魅力、鲜明的民族风格而深受人们珍爱。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器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受到很大摧残。“文化大
革命”结束后,山东省的器乐创作才逐渐恢复了生机。大型管弦乐组曲《泰山颂》
(金西、贵岩、李钰作曲)是当时的第一部民族器乐力作。此后,一大批大、中、小
型民族器乐作品相继问世。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于仲德、台中兴创作的《蓬莱仙阁》
,于仲德、杨柳青创作的《哪咤闹海》,长工、肖江、乃雨创作的《玫瑰花开》,
王惠然创作的《黄河随想曲》,张式业创作的《长征忆事》,林伟华、张大华创作
的《秦王破阵乐》,以及肖江、善平创作的《骑竹马》,刘凤锦创作的《月夜情思》
,曲祥创作的《沂河欢歌》,吴永平创作的《夸山东》等。西洋器乐的创作,最早
引起广泛瞩目的是钢琴家崔世光在山东工作期间的创作。他在1977年至1979年,相
继创作了《松花江上》、《山东风俗组曲》等一批优秀钢琴音乐作品。
  1981年3月,山东省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联合举办山东省首次交
响音乐作品评选,从征集的11部作品中选出了《石老人的传说》(段存洲作曲)、《
青春》(王觉作曲)2部作品参加全国评奖。之后,山东省几位中青年作曲家又陆续
写出了一些较成功的交响乐作品,如黄聿侃创作的管弦乐《啊,泰山》,李玢创作
的管弦乐组曲《鲁北的春天》,郭建勇创作的交响乐《力的抗衡》(现代技法作品),
徐毅创作的交响诗《狂想曲》、《觅》(现代技法作品)等。此外,小型西洋器乐曲
的创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如郭建勇创作的小提琴齐奏《巧女新绣》,辛春生创作的
长笛曲《金秋即兴》等一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