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教音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19&run=13

  山东地区宗教音乐较重要的遗存,有山东全真道曲、青岛崂山道乐、菏泽梁山
的腊山道乐、枣庄台儿庄佛教音乐等。
  山东全真道可分为丛林道和村庙道2种。前者集中了众多的出家道士住在宫观
里,后者则三两人散居在各个自然村落的庙堂中。但他们都学“经韵”,学器乐演
奏。尤其是村庙道士,常于农闲时集中一起练乐习唱。
  全真道士唱曲名曰“经韵”,分为“清诏”和“亡诏”2种。前者用于经坛、
斋醮、祝颂等场合,后者用于超度。所演奏的器乐曲称“道曲”(又分“内坛”、
“外坛”2种)。“内坛”即在道士集中的宫观等处演奏的宗教乐曲。泰山岱庙现存
数十册“玉音仙范”器乐古谱,即为“内坛”所传。“外坛”道曲较为丰富,有官
府颁订的祭祀乐曲,亦有民间庙会、山会、年节、求雨、民间祝悼等场合所用的乐
曲。这一类乐曲与民间器乐曲关系密切,较著名的《百鸟朝凤》即是其一。
  青岛崂山道教音乐是山东宗教音乐中较为突出的一类。其特点是与文人音乐,
尤其是古琴音乐关系密切。崂山道观曾有许多道长精通古琴艺术,历代著名文学家、
琴家亦常携琴游山寻访知音。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两次到崂山太清宫、百福庵等
客居写作,并传给各庙道士们很多俚曲音乐及曲牌音乐。他与道长蒋清山合作的琴
曲《云石风松》,曾在崂山各道观代代相传,直至民国初年。此外,1908年(光绪
三十四年)4月,翰林兼琴家杨士骧(时任山东巡抚)专程到崂山访琴寻游,与太清宫
韩太初道长彻夜抚琴交流琴艺,传为佳话。
  山东道教音乐的另一盛地为梁山县境内的腊山。山中“清龙”、“祥龙”二观
所传道乐,距今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这里的道乐与崂山道乐不同,主要以吹打
乐见称。清末民初,道长齐合芝用铜片首创吹乐“小管”,形似去掉铜碗的唢呐,
音质深沉庄重,被列为寺庙音乐的主要乐器。其弟子张效普对此乐器练习娴熟,吹
奏技巧颇精,由此构成了寺庙音乐的特色。后来张效普的弟子杜永春在继承其师吹
奏小管的基础上,为增强音响效果,丰富音色,又用泡桐树枝节,仿效小管之形自
制成长320~350厘米,粗头筒径为5.5厘米,细头筒径为3.5厘米的大管,列于寺庙
乐器之首,将寺庙音乐发展到鼎盛时期。腊山寺院的道士大都通晓音律,善长丝竹
吹打乐器,每逢清明节庙会期间,为赶会者演奏助兴。1949年后,开始在民间收徒
传艺。1958年,道士杜永奎曾在寺院内办起了“腊山音乐大学”,在附近地、县招
收学员200余人,主要传授寺庙音乐演奏技法、乐曲。1959年,由该校师生组成的
代表队参加济宁专区举办的音乐会演获好评。1985年,腊山寺庙音乐代表队参加了
鲁西南民间音乐调演,荣获演出奖。腊山寺庙音乐的主要乐器有大管、小管、笛、
笙以及小云锣、小鼓等,典型曲目有《登门路》、《大拜门》、《打枣》、《滚鼓
令》、《柳青娘》等。
  佛教音乐的遗存在山东发现不多,仅有枣庄台儿庄1处。传说这里的佛教音乐
是在清代末年从江苏邳县一个尼姑庙中传来的。除《大赞》、《祝延》等经歌音乐
而外,尚有《大江乐》、《大杂技》、《五声佛》、《采茶歌》等短小精练的器乐
曲。主要乐器是锡制双音管。音乐风格典雅、明快,颇有中国江南丝竹音乐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