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13&run=13

  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战国时流行于秦地,又叫“秦筝”,现今习称
为“古筝”。
  古筝流入山东已久,流传地区主要集中于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菏泽及聊城
地区的临清等地,人们习称为“菏泽古筝”、“聊城古筝”。汉魏时期,曹植任鄄
城(今菏泽地区鄄城县)王时,曾写下“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的诗句。今在同
一地区的郓城县黎同庄发现一明代万历年间16弦筝。另在临清县金郝庄发现清代同
治十二年的手抄筝曲工尺谱本。
  过去,古筝演奏主要是作为一种自娱性的活动。大约于清末民初,筝被用来作
为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之一,从而得以普及。筝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独奏、合奏及伴
奏三种。传统的合奏组合是筝、扬琴、琵琶、如意勾(拉弦乐器)4种。伴奏主要用
于琴书,经常结合的乐器是扬琴、坠琴、筝、软弓京胡。
  山东古筝艺术既古朴典雅,含蓄细腻,又热情奔放,刚健有力,自成一格,在
全国享有盛名,有“山东筝派”之称。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菏泽地区有王乐涌、
黎邦荣、张念胜、黎连俊、张为昭、张应易、高自成、赵玉斋、韩廷贵,聊城地区
有金灼南、金以埙等。菏泽地区民间流行的为十六弦筝,聊城地区民间流行的为十
五弦筝及十三弦筝两种。“菏泽古筝”和“聊城古筝”由于师承系统不同,其曲目
亦有些差异,但在总的演奏风格及技法上大同小异。
  山东筝的曲目粗略统计有162首,经常演奏的有40余首。其代表性曲目有《汉
宫秋月》、《美女思乡》、《风摆翠竹》、《夜静銮铃》、《鸿雁捎书》、《琴韵》
、《书韵》、《渔舟唱晚》、《流水激石》、《单板》、《双板》、《大八板》、
《凤翔歌》、《降香牌》、《飞花点翠》等。这些曲目分为2大类:一类是属“八
板体”的传统古曲,均由古老的民间曲牌“八板”衍化而成,并冠以标题,如《汉
宫秋月》、《美女思乡》等。另一类是由山东琴书的板头曲和唱腔(大部分是明清
以来的民歌小调)移植衍化而成,如《叠断桥》、《凤翔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古筝艺术有了很大发展。首先是传入逐渐增多。除了继续
保持业余收徒的传艺方式外,名艺人如赵玉斋、高自成、金灼南、张为昭、韩廷贵
等陆续应邀进入高等音乐艺术学院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演奏人才。其次,
挖掘整理了大量传统筝曲,有关部门陆续编辑出版了《山东筝曲集》、《古筝曲集》
等。另外,出现了不少为群众喜爱的富有创新特色的改编曲和新创作,如《庆丰年》
、《丰收锣鼓》、《凤翔歌变奏曲》、《包楞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