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9&rec=10&run=13

  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文体,便于抒发作者的真实感情。在辛亥革命前,山东散
文作者很多,他们甚至自费刻印文集,冀以传世。“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初,
散文作为一种战斗的武器,名篇佳作异彩纷呈。直至小说异军突起之后,散文才稍
显逊色,然而名家名作亦不乏其人其篇。相对说来,20世纪60年代散文略少一些,
70年代是散文低谷时期,进入80年代,散文创作再度振兴,青年作者已成为散文创
作队伍中的主力。
  晚清时期较著名的散文作者有王懿荣,有《正续亭诗文集》传世。客籍人士来
山东讲学的,有诗人何绍基(湖南人)、学者王运(湖南人),他们在山东留有遗墨
和文章。
  这期间,刻印和石印的散文集颇多,但名篇佳作较少。山东出版的文集有:《
人镜集》(清孟云峰撰)、《单霞山房文集》(清孙子仪撰)、《写韵室存稿初刻》(
清叶眉生编)、《夜谭随录》(清闲斋氏著)、《青草堂集》(清赵国华撰)、《坦室
杂著》(清李文桂撰)、《遁斋偶笔》(清徐昆著)、《志远堂文集》(清邹钟撰)、《
织斋文集》(清李焕章撰)、《来雨轩存稿》(清莫晋撰)、《思补斋笔记》(清潘世
恩撰)、《固有草堂文集》(清王葆崇撰)、《宜园笔记》(王墨仙撰)。
  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山东的散文家相继出现,名篇佳作传世者颇多。
“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傅斯年、王统照、杨振声等人,在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斗争中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傅斯年领导过《新潮》
社和《新潮》期刊,王统照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杨振声也参与创办《新潮》
社,曾任《新潮》杂志编辑部书记。他们不仅为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提供了发表园
地,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白话散文,从而使得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如小说、诗、戏
剧也都发展起来。
  “五四”文学革命期间,王统照的散文大多收集在《片云集》中。《片云集》
于1934年10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列为“创作文库”(12),收作者散文《片云四
则》等18篇。1931年初春,王统照游历东北,写下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
散文集《北国之春》。该集由上海神州国光社1933年3月初版,收作者散文20篇,
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的社会面貌。该集出版时东北已被日军侵占,作
者在《自序》中感慨颇深。1936年10月,作者的杂文、寓言集《青纱帐》由上海文
学出版社出版,列为“小型文库”(9),收文章13篇。
  1936年,外省籍诗人闻一多的著名散文《青岛》写成于青岛。这是作者唯一的
一篇写景散文,辑入1936年上海大众书局出版的《古今名文八百篇》第一集。
  1936年3月,李广田的第一本散文集《画廊集》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该书曾列
入“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收入他在北京大学读书5年中的习作24篇。大半篇幅
讲述乡野的故事和其童年时的美梦,表现了黑暗年代劳动人民的淳朴、勤劳以及生
活中的不幸,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和对光明的追求。同年11月,他的另一散文集《
银狐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作者大学毕业后一年中的17篇作品。与《画廊
集》比较,作者个人感伤的色彩已见消退,对人生抱有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增添
了关于人生跋涉的新的追求。
  1939年5月,臧克家的第一部散文集《乱莠集》由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出版,被列入靳以主编的《现代散文新集》,收23篇。
  1939年5月,王统照的游记散文集《欧游散记》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收散文8
篇,均为作者赴欧考察时的印象和旅游记叙文章,另附有作者新诗7首、旧诗12首。
同年7月,他的散文小品集《繁辞集》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编入郑振铎等主编的
《大时代文艺丛书》。
  1941年5月,吴伯箫的散文集《羽书》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18篇。
这些散文写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年代,内容多为呼吁人们开展救
亡活动,多数曾发表在《大公报·文艺》上,如《羽书》、《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马》等。《羽书》散文集还被编入巴金主办的《文学丛刊》第七集。出版时,作
者在延安,王统照用韦佩笔名为《羽书》写的序未能印在书上。
  1943年,田仲济的杂文集《情虚集》由东方书社出版发行。1944年,他的另一
杂文集《发微集》由重庆建中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他的杂文集《夜间相》由重
庆明天出版社出版。这些杂文集的内容多为揭露、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表现了作者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1947年4月,吴伯箫的散文集《黑红点》由佳木斯东北新华书店出版,收11篇,
以其中影响较大的《黑红点》为集名。
  1947年10月,臧克家的散文集《磨不掉的影象》由上海益智出版社初版,收8
篇。
  1948年,李广田的散文集《日边随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此集中作品多
以杂文随笔的形式对旧事物进行针砭和批判,故曾被人称之为“有鲁迅杂文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期间山东著名散文作家除吴伯箫外,
在全国有影响的还有杨朔、峻青等。
  1954年,吴伯箫的散文集《出发集》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所收作品写成
于1945年至1954年间,大多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讴歌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较为有名的是《出发集》、《十日记》、
《回忆延安座谈会》等。
  1954年,苗得雨的散文集《爱国村的故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55年又
增订为《爱国村》(加一部分诗歌),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55年,吴伯箫的散文集《烟尘集》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所收散文记录
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艰苦的斗争生活,较为著名的有《南泥湾》、《黑红点》、《
一坛血》等。
  1957年,田仲济的杂文集《微痕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57年12月,杨朔的散文集《亚洲日出》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收15篇,其中不
少散文是记述作者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
  1960年1月,杨朔的散文集《海市》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28篇,多系抒情散
文。其中《海市》描绘了蓬莱海市蜃楼奇观,影响较大。
  1961年,丹丁的杂文集《瓜豆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作者在报刊上发
表的杂文37篇。内容或谈思想,或谈生活,或论国际国内大事。
  1961年12月,杨朔的散文集《东风第一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作者访问各
国的游记、特写、随笔和描绘祖国美丽风光和幸福生活的散文22篇。
  1963年,张岐的散文集《渔火》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内容以反映海上
渔民生活为主。
  1963年,吴伯箫的散文集《北极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所收作品均为1949年
以后作者的新作,包括《北极星》、《记一辆纺车》等。内容大致可分2类:一是
回忆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二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面貌。其中,《记一
辆纺车》影响较大。
  1963年,丹丁的杂文集《历下漫活》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作者1962年前
后在《大众日报》上开辟的杂文专栏“历下漫活”和《瓜豆集》中的杂文120篇。
  1963年,峻青的散文和报告文学集《秋色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26篇,
分为4辑。《秋色赋》写于1962年,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篇散文,曾被多种选本和
课本收入。
  1963年,赵骜的散文集《剑岛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10篇,作品大多
是反映部队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散文作品不多,全省散文作者的作品大多数见于各报刊,
很少结集出版。除每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和国
庆期间的应景散文外,平时很少有散文发表。
  新时期以来,崭露头角的青年散文作者很多,是全省散文创作的丰收期。活跃
在文坛的散文作者有马瑞芳、王光明、张歧、许评、任远等。
  1978年1月,由山东文艺社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仰望北斗》
问世,收24篇,系“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本反映全省散文创作面貌的选集。集中有
些作品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反映了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创作者
的欣喜心情和当时的创作概貌。
  1978年1月,《杨朔散文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选作者1938年至1963
年的散文60篇,分为4辑。
  1982年12月,散文集《香炉礁》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张岐、马瑞芳
等人的散文合集,收26篇。
  1982年12月,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
《钻石》问世,收本省作者散文20篇。其中《钻石,你在寻找谁》(王光明作)、《
祖父》(马瑞芳作)、《瞻岩初步》(许评作)、《石田》(张岐作)、《蒙山灯火》(
刘国政作)、《课本》(山曼作)、《灯火情》(耿林莽作)、《栈桥之夜》(田仲济作)
、《奔马赋》(章永顺作)、《席女》(刘长岭作)10篇,系山东省1981年文学评奖散
文获奖作品。
  1983年,许评的散文集《梁山泊风情》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984年至1990年,
他先后出版散文集《齐鲁青未了》、《东岳游记》、《明湖赋》、《荷艳集》和《
许评散文选》等。
  1984年,耿林莽、吕胜、任远的《雨蒙蒙》,章永顺、王光明的《柳絮飞》,
毛书征、普庚、戴永夏的《乡情》,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8年,马瑞芳的散文集《学海见闻录》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1988年12月,章永顺的散文集《春天的风》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1989年12月,苗得雨的散文集《沂水情》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9年,山东省举办首届泰山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获奖的有张岐的散文集《
蓝色的足迹》,以及飞雪的《飞雪散文集》、许评的散文集《国色天香赋》等。
  1990年3月,马少波的散文集《从军拾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