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415&run=13

    〖疾病〗〖防治〗〖研究〗〖预防〗〖医学〗〖成果〗〖著作〗〖疫病〗
  1950年,省皮肤病防治所与各市(地)、县麻风防治站,坚持积极预防、控制传
染的原则,实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步骤,采取查、收、治、管、研究综合
性防治措施,到1976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50513例,治愈29664例,获1978年省科
学大会奖。
  1962年,昌潍地区卫生防疫站、山东医学院、省医科所进行流脑病原学及流行
病学调查研究,到1972年,共发现4个新型菌群,填补了国内空白;还用卵黄代替
羊血制成卵黄双抗培养基,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1964年,省卫生防疫站组织工
作队,深入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进行调查,发现猪是该病主要传染源,为预防控
制此病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省卫生防疫站及济南市卫生
防疫站改进常规副霍乱培养基,制成选择性增菌液及分离平板,能有效地抑制杂菌
生长,提高埃尔托弧菌的检出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0年,山东医学院、省医科所、天津医学院对葡萄球菌及痢疾、伤寒、大肠、
白喉杆菌进行L型研究,改良培养基成份,利用薄片培养法及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
变形过程,为防治疾病提供诊断方法,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1971年,青岛市医
科所等单位研究制成功广谱抗原中草药苦地丁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治愈好转率85.
6%,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5年,烟台地区卫生防疫站、省卫生防疫站、
长春生物制品所赵芝龙、谢慰杖、于洪琴等进行柯萨奇B2病毒性脑膜炎流行
病学与病原学调查研究,到1977年,摸清了该病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省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
院流行病研究所李云圃、段玉芹等进行弧菌噬菌体分型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
会奖。1976年,省卫生防疫站、济南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刘齐家、张汉民、华承扶
研制成功复方消痢菌片,治疗痢疾有效率98.87%,高于常规用药痢特灵,获1981年
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省卫生防疫站林增良、黄健、王学先等进行疫区人群多次接种
布氏杆菌苗致敏性观察研究,提出低烧等症状的发生与菌苗接种次数呈正相关,获
1981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79年,淄博市卫生防疫站、省卫生防疫站张汉民、于
宽良、李云圃等研制成疾病杆菌多糖-蛋白复合物菌苗,人群保护率达87.5%,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年,省卫生防疫站李云圃、段玉芹、阚方琦等建立SPA协同凝集反应试验
方法,诊断副霍乱,准确可靠,简便快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1983年省科技成
果二等奖。1981年3月,济南市医科所董立山和山东医学院王子骥等制备异种免疫
核糖核酸,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患者,有较好效果,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三等
奖。1982年,省卫生防疫站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提取及血清抗体测定,获1983年省科
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