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365&run=13

    〖药理学〗〖研究〗〖基础〗〖医学〗〖药学〗〖成果〗〖著作〗
  20世纪50年代,省内药理学专家结合教学工作开展中药药理作用研究。1954年,
山东医学院袁玮等进行益母草的药理作用研究,吴葆杰等进行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
为开发中药的临床用途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国内空白。
  60年代,结合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开展一些药物的作用研究。1963年,青岛医
学院王胜淼、惠柏林、张桂宁等进行六氯对二甲苯的临床药理研究,发现该药有广
谱杀寄生虫作用,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和省科学大会奖。1966年,山
东医学院张天民等研究制取猪胸腺素注射液获得成功,开辟了胸腺素的材料来源,
临床应用治疗免疫缺陷、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提高中老年人免疫能力、
辅助肿瘤临床治疗等均有较好效果,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70年代,省内药理学专家大力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努力开发中药新用途,研
制新型中药制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1971年,青岛市医药科学研究
所等8单位对中药苦地丁进行药化、药理、制剂及临床应用研究,治疗各种炎症,
治愈、好转率达85.6%,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1974年,青岛医学院陈培勋等对
农吉利甲素体内代谢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
科学大会奖。1975年,青岛医学院阎应举等研究喘息平的平喘作用,获1978年省科
学大会奖。1976年,青岛市医药科研所与青岛第二制药厂研制成苦参、百里香等中
药拴剂,治疗慢性子宫颈炎和气管炎及哮喘,有效率分别为92.2%和78%,前者治
愈率61.4%,后者显控率50.5%。获1980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76年,青岛医学
院葛宝林等研究野百合碱抗癌机理,属国内首次报告。80年代,省内药理学专家根
据临床工作需要着重开展新药研究。1980年,昌潍医学院戴家福等研究花生壳对微
循环影响,介绍花生壳有降压作用,可抑制心肌收缩力,改善球结膜微循环,使毛
细血管网交点计数增加,填补了国内空白。1980年,青岛医学院和青岛中药厂等12
个单位研制成功环心丹,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粘滞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
肌收缩等作用,治疗心绞痛有效率为93.4%,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国家经
委金龙奖。1981年,戴家福等研究褐藻淀粉硫酸脂对羊水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填
补了国内空白。1981年,吕欣然、陈淑梅研究芫花酸甲的子宫收缩和致热作用,填
补了国内空白。1984年,省中医药学校、文登中心医院、文登整骨医院等单位方甫、
陈俊其、张栓宝等用金银花、百花蛇草、半枝莲、蒲公英、地丁、白头翁等药配制
成抗骨髓炎药片,获1985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昌潍医学院戴家福用异丙
肾上腺素制造家兔心梗模型,观察褐藻淀粉硫酸脂和肝素对实验性心梗的影响,属
国内首次报告。1983年,省医科院邵舒枫、解砚英、赵爱萍等用动物甲壳为主要原
料,制成宫血灵,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及月经过多有显著疗效,获1984年省医药卫生
科研成果一等奖。1985年,昌潍医学院吕欣然和省医学科学院柴象枢研究葛根素的
抗心律失常作用,证明葛根能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限制心梗面积,降低血压,改
善心律失常,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