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托幼组织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288&run=13

    〖妇幼保健〗〖机构〗〖托儿所〗〖幼儿园〗〖清朝〗〖民国〗
  1902年,欧洲人在青岛建幼儿园,收托儿10名。
  1922~1928年,德国天主教会在青岛等地设立女校,附设蒙难院,收托孤难儿。
  1927年,德国人万美利在峄县南关建孤儿院。
  1931年,烟台、威海建幼稚园6处,收托儿440名,均为富有人家子女。
  1932年,全省共有幼稚园7处,收托儿359名;小学预备班10处,收托儿783名。
  1935年,日本人西本顾寺在青岛市无棣路建幼儿园,收托儿40名。泮下倍义在
武定路办青岛保育会,收托儿30名。

    〖建国前〗〖解放区〗〖根据地〗〖妇幼保健〗〖机构〗〖幼儿园〗
    〖托儿所〗
  1941年12月,抗日民主政府在莱阳县建立胶东育儿所,有职工13人,收死难烈
士和革命群众的遗孤及参战妇女的婴幼儿童。
  1942年,抗日民主政府在文登、掖县、莱西、黄县建立东海、北海、西海、南
海4个育儿所,收托儿761名,分散在农民家中抚养。
  1944年春,滨海行署在莒县红山村建立南海区托儿所,战时分散各村,化装隐
蔽,平时集中管理。1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制定保育院及产妇、婴儿待遇办法,
要求边区设保育院,分区设分院,县设保育小组,由各级党组织领导,分散管理。
  1945年,为纪念抗日死难烈士,抚恤遗孤,省妇联建立托儿所,设保教处、医务
室等,有职工110人。托儿分幼稚、幼儿两部,3岁以上为幼稚部,2岁以下为幼儿
部,各分4个班,共收托儿136名。
  1946年6月,山东省保育委员会在临沂成立。6月25日,渤海区妇女联合会在惠
民成立渤海托儿所。
  1947年春,山东省托儿所在鲁中区建成,收托儿60余名,均为干部子女。1947
年底,全省共有育儿所8处,收托儿970名。
  1948年,青岛市妇婴保健院在乳山建立托儿所,收托儿323名。中共中央华东
局在益都大官营建立华东第一保育院,有职工8人,收托儿70名。全省共有托儿组
织48处,其中托儿所17处,幼儿园31处,收托儿1781名。
  1949年,民办托幼组织大量涌现,其中青岛市有托儿所155处,保育人员1241人。
这些托幼组织多为集体性质,保育人员多为四五十岁的家庭妇女,保育工作仅能作
到孩子不哭、不闹、不摔、不碰。

    〖建国后〗〖1952-1985〗〖妇幼保健〗〖机构〗〖托儿所〗〖幼儿园〗
  1952年,全省城乡托儿组织有895处,收托儿50017名。
  1953年,山东省贯彻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城市医
院设立保健科,实行划片包干,开展地段保健。济南市人民政府建立托儿所与医院
“特约”关系,并试办街道托儿所。临沂、郯城、费县、临沭、赣榆、邳县、兰陵、
苍山、东海等县(区)共建立托儿所495处,幼儿园1829处,有保育员4738人,托儿
11137名。绝大多数保育人员未经专门训练。
  1954年,全省广大农村建立农忙托儿所,其中菏泽专区171处,收托儿6496名。
  1956年,省卫生厅贯彻实施《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和《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
,对托儿所和幼儿园实行卫生保健指导。在城市,民办托儿所多数交街道或居民委
员会管理;在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办起农忙托儿所或娃娃组,共36000多处,托
儿37万多名。这些托幼组织分公办、民办两种。城市多为常年性的,农村多为季节
性的。办托形式有全托、日托、全兼日托及轮班轮托等。政府还举办示范性托幼组
织,培训保育人员。
  1958年,全省共有托儿组织122644处,收托儿3553514名。
  1961年,全省共有托幼组织26万处。1962年后,全省农村托幼组织绝大多数自
行解体。
  1976年,山东省贯彻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精神,整顿、巩固、充实、发展托幼组
织,研究解决托幼工作问题,卫生部门负责托幼保健的领导工作。
  1980年,省委、省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托幼工作的领导。各地(市)成立
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全省幼儿园(所)发展到66100处,收托儿252万名。
  1983年,全省共有幼儿园(所)53743处,保教人员259864人。
  1985年,全省托儿占学龄前儿童的30%。城镇个体托儿户发展较快,其中青岛
个体托儿户有280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