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钩虫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74&run=13

    〖钩虫病〗〖寄生虫病〗〖防治〗〖民国〗〖建国前〗〖病例〗
  钩虫病是个历史久远的病,西汉淳于意《诊籍》中即有记载。但长期缺乏系统
的流行史料。
  20年代,山东省开始有钩虫病的少量调查研究。1926年,考特(Cort)等在烟台
等地进行钩虫病调查。30年代,部分医疗机构诊治过少量临床病例。直至50年代,
山东省各地卫生防疫站才广泛进行钩虫病调查防治。

    〖建国后〗〖寄生虫病〗〖治疗〗〖钩虫病〗〖感染率〗〖防治〗
    〖药物〗〖1953-1976〗
  1953年,文登、莱阳、临沂、沂水、滕县各专署组织地方医生免费治疗钩虫病
人6万余例。
  1956年5月,省卫生厅组织成立钩虫病防治研究组,研究组在高密县姚哥庄乡
试点。检查6个村3662人,钩虫感染率为61.22%,其中男性感染率68.05%,女性
53.53%。10~19岁男女感染率71.52~75.75%,40~50岁男性感染率87~88.66%,
均为感染最重的人群。研究组还对土壤、蔬菜和水的污染做了调查。11月15日,省
卫生厅将钩虫病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各地从1957年1月上旬开始,每旬上报
一次疫情。
  1957~1959年,全省各地普遍查治钩虫病。仅滕县、栖霞、莱阳、荣成4县
1958年即查治钩虫病人11万多人。
  1958年4~7月,省钩虫病防治研究组在莱阳县徐格庄乡采用国产土荆芥油丸治
疗钩虫病732例,分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8.7%、76%和
85.8%。
  1960~1966年,全省各地未再进行大规模的钩虫病普查普治,主要由省寄生虫
病防治研究所在钩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进行防治试点,部分县市继续开展人群中钩
虫病的小规模查治。从部分调查材料看,钩虫病在农村的感染仍然严重,特别是矿
工感染率很高,1960年,田屯煤矿井下工人感染率达78%。
  1960年,省黑热病防治所(10月后并为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与临沂专区卫生
防疫站合作,在郯城县码头、红花埠、大埠公社进行钩虫病调查,用钩蚴培养法检
查,感染率分别为55.8%、60.6%和31.4%。用灭虫宁治疗250例钩虫感染者,各
治疗点15天阴转率为43.7~54.3%,粪便钩蚴数量较治疗前减少97.1~98.4%;用
钩4(酚二氨没食子酸盐)治疗97例,阴转率为48.5%,每克粪便钩蚴数较治疗前下
降90.6%,治疗药物无副作用。
  1966年,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在即墨县蓝村公社检查1128人,钩虫卵阳性
率38.3%。用血防-846油剂治疗,共治疗663例,各治疗点阴转率90.9~100%,虫
卵数较治疗前下降47.8~76.8%;用血防-846乳干粉剂治疗46例,各治疗点阴转率
50~55%,虫卵数下降31.4~47.8%;用灭虫宁治疗264例,阴转率87.6%,虫卵
数下降50.3%。
  1967~1968年,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与有关卫生防疫站合作在胶南、日照、
诸城、新汶、枣庄、济阳、荣成、蓬莱、寿光9县市进行钩虫感染抽查,感染率平
均30%,最高接近70%。
  1971~1973年,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在胶南县开展防治钩虫试点,采取反复
查治,结合粪便管理综合措施,观察结果,综合性防治效果比单纯治疗效果显著。
  1974~1976年,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抽查23个市县57714人粪便,钩虫感
染率8.22%,感染率明显下降。
  70年代中其以后,山东省防治钩虫病多与防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结合在一起,
各级医疗机构通过门诊查体发现钩虫病后再行治疗,卫生防疫站有针对性地对重点
人群进行肠道寄生虫病的调查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