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疟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70&run=13

    〖疟疾〗〖寄生虫病〗〖清朝〗〖流行〗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疟疾已有记载。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缺乏系统的史料。清
代,有关的记载逐渐增多。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蒲松龄《病疟歌》对疟疾发冷、发热、颤抖、谵妄的
临床表现以及病人“参差瘦骨深两眼”的虚弱形象有生动描述。
  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山东、河南疟疾流行,鲁西南是流行较严重的地区。

    〖民国〗〖建国前〗〖寄生虫病〗〖防治〗〖疟疾〗〖流行〗〖发病率〗
  1926年,冯兰洲在济南进行蚊的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山东省中华按蚊、帕氏按
蚊对间日疟原虫均易感染。
  1931年秋,滕县、峄县疟疾流行,发病率达70~80%,流行持续至第二年春季。
  1938~1945年,山东省发现疟疾病人100万余例。
  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发布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管辖区域疟疾疫情数1558
例,死亡4例;青岛特别市561例,死亡1例。1947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省会免
费发放疟涤平片。
  1946年,解放区掖南、蓬莱、栖霞、海阳、平西、寿光、临淄、德县、利津、
桓台、博兴等县均有疟疾流行。1947年,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省政府发出指示,
要求迅速扑灭鲁中南区以疟疾为主的传染病。医疗防疫队免费治疗疟疾病人11583
例,使用的药物有奎宁、疟涤平片和六0六、九一四注射液等。
  1949年,鲁中南区有26个县流行疟疾,患者34564例。

    〖建国后〗〖流行〗〖疟疾〗〖调查〗〖寄生虫病〗〖药品〗〖发病率〗
    〖建国后〗〖防治〗〖1951-1962〗
  1951~1956年,疫情报告1.5~4.4万例。
  1954年,省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深入疟疾流行区进行调查。7月,在沭河工地
调查民工和部分村庄居民疟疾发病情况,检出率23.8%,全部给予治疗。各地卫生
防疫站试行集体服药和送药看服,保证疟疾防治效果。
  1956年,中共中央颁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把疟疾列入限期消灭的
的寄生虫病。11月,省卫生厅将疟疾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1957年4月,省卫生厅发出通知,将全省疟疾防治工作交给省丝虫病防治所负
责;疟疾防治所需要的抗疟药品由省统一购买,免费供应,药品发放到所有流行区
基层医疗机构;以区卫生所为中心,组织乡卫生所、联合诊所、医药社、保健站等
治疗疟疾。本年,全省预防服药3万人。
  1959年8~11月,省丝虫病防治所赴微山、峄县、郯城曹县、寿张、东平、莱
阳等县调查,每县选择1~2个公社重点抽查5000左右居民,进行疟史普查、疟原虫
镜检、脾肿率和原虫率调查。调查表明,微山、峄县和郯城一带疟疾流行严重。
  1960年,山东省发生广泛疟疾流行,鲁南、鲁西南疫情严重。卫生部血防局白
备伍局长率医科院寄生虫研究所专业人员到济宁专区进行调查。截止10月,济宁专
区发现疟疾421956人,平均发病率为7.8%。全省疟疾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发病
人数500万人以上。
  1961年,鲁南疟疾发病下降,鲁西北的聊城、德州专区出现广泛的疟疾流行。
东阿、莘县、阳谷、聊城等县,疟疾发病率均在10%以上。东阿县流行严重,发病
21万例,发病率高达73%。7~10月,各地采取息疟定或环氯胍每10天、15天或1月
1次的预防服药。全省接受抗复发治疗者888万多人次,预防服药1189.9万多人次。
每次抗复发治疗后,疟疾发病人数均下降。年内全省疟疾发病人数600万以上,新
发疟疾病人300万人,较1960年减少30%。全省开支抗疟经费400万元,使用药品折
合环氯胍45吨,基本上满足了疟疾防治需要。
  1962年冬~1963年春,各专市抓住疟疾流行的休止期,在重点公社采用伯氨喹
林根治病人。

    〖建国后〗〖寄生虫病〗〖防治〗〖地区〗〖1963-1974〗〖疟疾〗
    〖流行〗〖联防〗〖药品〗=〖药物〗〖发病率〗〖黄花蒿素〗
  1963年,山东省受特大洪水灾害影响,疟疾发病280万人。东明、菏泽、单县
等县发病率超过40%,曹县、鄄城、梁山等县超过30%,成武、定陶、金乡、寿张
等县超过20%。同时,与山东省毗邻的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也发生疟疾严
重流行。面对疟疾严重流行的局面,卫生部在济南市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和措施,组
织冀、鲁、豫、苏、皖5省疟疾联防。中央每年拨防治疟疾专款1000万元,购买抗
疟药品,支援5省疟疾防治。
  1964年,省人民委员会批转省爱卫会扩大会议的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加强领导,
打好疟疾防治歼灭战,坚决控制爆发和流行,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全省各专市和重
点县的疟疾防治专业人员参加了卫生部在济宁举办的全国疟疾防治学习班,省寄生
虫病防治所还协助各地县卫生防疫站进行疟疾防治的专业培训,全年训练医务人员
15348名,保健员92714名。全省抗复发治疗服药29万多人次,休止期根治治疗116
万人,预防服药3236万多人次。全省发病人数比1963年减少32.15%。省寄生虫病
防治所在疟疾流行严重的东阿、济宁等县开展试点工作。
  1966年,全省疟疾发病人数降至63万人。
  1967~1968年,全省疟疾疫情报告30万左右,两年落实发病数分别为46万和50
万人。
  1971年,全省疟疾发病460万人,许多县市发病率升高至40~50%。东明县发
病率为49.2%,并发现脑型疟疾20例。
  1973年,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与省中医药研究所协作,应用黄花蒿素(与青蒿素
为同一物质)制剂治疗300余例疟疾病人,有效率达100%。证明黄花蒿素为高效、
速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物,为全国青蒿素的研制工作做出了贡献。
  1974年开始,卫生部组织苏、鲁、豫、皖、鄂5省第二次疟疾联防,确定由各
省每年轮流组织一次联合检查,召开一次防治经验交流会,共同培训专业人员。山
东省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开展查病、报病、送药治疗、集体服药、防
蚊灭蚊等。1974~1978年,山东省治疗疟疾病人达200余万,预防服药2亿多人次,
培训各类人员近5万。1978年,全省疟疾发病数降至10万人左右。但由于停止全民
预防服药,有些地区发病回升,1979年,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公社、峄城区曹庄公
社、微山县韩庄公社部分大队出现局部爆发和流行。

    〖建国后〗〖1980-1985〗〖寄生虫病〗〖防治〗〖数量〗〖疟疾〗
    〖监测站〗〖病人〗〖发病率〗
  1980年开始,山东省在不同疟区建立疟疾监测站、镜检站。1984年,全省疟疾
发病人数降至3046人,发病率为4/10万。全省136个县市区,发病率全部达到1‰以
下的控制指标要求,其中121个县市区发病率降到1/万以下,基本消灭了疟疾,发
病人数达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1985年,全省建有疟疾监测站11处;疟疾镜检站分布在鲁南重点疟疾区的38个
县,435个乡镇,共774个。全省136个县市区年发病率已全部降至1/万以下,全省
发病率降至1.4/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