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结核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64&run=13

    〖结核病〗〖防治〗〖工作〗〖专科病〗〖民国〗〖建国前〗〖病死率〗
    〖患病率〗=〖发病率〗
  1914年,齐鲁医院配备X光机,用于肺结核临床诊断。
  30年代起,济南市医疗机构报告部分结核病例。
  1938~1940年,齐鲁大学医学院斯柯特(Scott)调查部分儿童结核病,结果显
示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岁以内婴儿感染率最低。
  1946年,胶东一带结核病患者很多,仅牙前县(今栖霞县内)一个区,结核病患
者1697例,患病率为9.11%。其中,肺结核占结核病人总数70%,肠结核占15%,
其他结核病占15%。病死率为3.18%。

    〖建国后〗〖1950-1958〗〖专科病〗〖工作〗〖分级〗〖管理〗
    〖患病率〗〖卡介苗〗〖接种〗〖方式〗〖结核病〗〖防治〗
  50年代,山东省卡介苗接种采用重点接种方式,每年接种数量为60~70万人次。
接种对象是城镇学校的儿童。
  1951年4月,省结核病防治所成立后,即将卡介苗接种列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计
划重要内容,与医疗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共同协作,担负组织指导全省卡介苗接种
工作。
  省结核病防治所从1951年开始,在济南市开展团体结核病管理工作,按不同病
情实行分级管理:一级(病情较轻、痰菌阴性者)收入团体自办疗养室疗养或业余疗
养,二级(病情较重、代偿机能不好者)转至结核病院或疗养院治疗,三级(排菌或
急、重、危症肺结核病人)收入结核病院治疗。每年对登记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结核病防治效果。
  1957年,山东省结核病死亡居省内死亡因素第二位。
  1958年,青岛、王开、惠民、烟台、济南等专市结核病防治院(所),在管辖区
域开展结核病调查研究。大多数地区患病率在3%左右。有的感染率很高,黄县结
核病感染率达41.89%。

    〖1959〗〖建国后〗〖结果〗〖专科病〗〖防治〗〖工作〗〖结核病〗
    〖调查〗〖感染率〗〖患病率〗
  1959年,山东开展第一次全省性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小城镇人口结核病感染
率为53.50%,农村感染率为39.09%。全省结核病感染人数为2446万人,总感染率
为38.70%。城市肺结核患病率为3.03%,涂阳患病率为3.78‰;农村患病率为1.
23%,涂阳患病率为3.00‰。全省肺结核患病人数为76万人,总患病率为1.22%。
调查发现,可疑结核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0%。省卫生厅在文登县宋村公社召开全省
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场会议,会议决定在全省大搞群众性防痨运动,举办公社结核病
疗养院,治疗肺结核空洞,积极推行卡介苗接种。年内全省办起公社疗养院700余
处,隔离治疗部分排菌病人,实行轻工疗养(做较轻的工作)。
  1960年起,济南、菏泽、沂源、郓城、滕县等市县防痨机构和医疗机构对本地
机关、团体、学校和农村人群进行结核病查体。

    〖建国后〗〖专科病〗〖工作〗〖1961-1969〗〖结核病〗〖防治〗
    〖卡介苗〗〖接种〗〖病人〗〖管理〗〖患病率〗
  1961年4月,省结核病防治所等单位研究改进卡介苗接种方法,在莱阳县选择
166名5~15岁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不做结核菌素试验直接划痕接种卡介苗。接种
26天后,有3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肺部X线透视有异常阴影,临床上不能排除结核
性病变。接种卡介苗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为9.76%,接种10周后,结核菌素阳性
率平均为11.5%。证明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免疫效果较差。
  1962年,省结核病防治所完成了皮上划痕接种卡介苗免疫效果连续观察。皮上
划痕免疫效果不稳定,免疫期限维持较短;但皮上划痕法操作简使,设备要求低,
强反应少,易为群众接受。全省约有半数地市采用皮内注射法,半数地市采用不做
结核菌素试验直接皮划痕法。
  1963年,山东省依照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确定的“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全程”化疗原则和推荐的标准化疗方案,制订出《山东省农村肺结核登记管理试行
办法》,将肺结核病人分成Ⅰ、Ⅱ、Ⅲ组管理。Ⅰ组属开放性、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即传染源病人);Ⅱ组属非开放性、活动性病人;Ⅲ组属非活动性病人。Ⅰ组病人
是主要管理对象,要求做到“一不”(不随地吐痰)、“二有”(有痰盂、痰瓶)、“
三分”(病人餐具分开、分放、分用)、“四隔离”(住房、床铺、被褥、被头四项
与其他病人隔离)。
  1963年以后,全省进一步加强农村防痨工作,首先从县医院开始,加强结核病
防治工作,逐步由县向公社、生产队发展,建立三级或四级防痨网。1965年11月,
召开全省农村结核病防治学术会议,总结农村“网、查、管、治、卡”五个环节相
结合的防痨经验(“网”,指防痨网,是防治结核病的基础;“查”,指普查、查
体,是发现病人的手段;“治”,指治疗,是解除病人痛苦的方法;“管”,是监
督、指导和保证防治结核病的措施落实;“卡”即接种卡介苗,是儿童预防结核病
的重要措施)。年内全省建立农村防痨网的县达30多个。
  1966年,省卫生厅发出《加强农村防痨工作通知》,要求县医院和县以下基层
卫生组织把防痨纳入工作任务之中,推广郓城、高密等县建立结核病人登记卡的作
法,并要求逐步向农村推行卡介苗接种。昌潍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治疗67例排菌肺结
核病人,用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柳酸钠3种药治疗3个月,然后用异烟肼、对氨柳
酸钠再治疗6个月到1年。治疗结果,6个月痰菌阴转率达100%,疗效非常显著,后
成为标准化疗方案。另外,省结核病防治所组织全省各结核病防治机构研究治疗方
案和效果观察,推出异烟肼+氨硫脲每日疗法和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柳酸钠5日间歇
疗法,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6个月治疗,痰菌转阴率分别为63.5%知69.4%。
  1969年统计,山东省1965~1969年城镇团体结核病患病率3.62%,城镇居民患
病率1.12%,农村社员患病率为1.07%。

    〖建国后〗〖专科病〗〖工作〗〖1970-1972〗〖三合素〗〖治疗〗
    〖胸膜炎〗〖结核病〗〖防治〗〖患病率〗〖卡介苗〗〖接种〗
  1970年,青岛新药研究组完成自制三合素治疗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观察,
治疗103例,痊愈100例,治愈率97.1%。省结核病防治院在10个防痨试点单位调查,
患者年缺勤日数5313日,缺勤率由1963年的7.81‰下降到1.46‰,患病率由3.01%
下降到1.12%,发病率由4.76‰下降到0.74‰。
  1971年12月,召开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订出以农村防痨为重点,以卡
介苗普种和病人治疗管理为主要任务的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防痨规划。年内全省实际
接种卡介苗295万人。
  1972年,全省各地农村采用“可疑病人调查”或“线索调查”方法发现结核病
人,由大队赤脚医生进行此项工作,专业人员组织指导。全省发现可疑病人2万名,
接种卡介苗410多万人。
  70年代,全省各地防痨机构经过试点,推行儿童轮流普种卡介苗方法,即以县
为单位,组织基层卫生人员,集中时间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突击普种,间隔3~4年
再普种一次。这种方法,便于组织领导,使一个地区的儿童在短时间内获得抗结核
病免疫。实行轮流普种,全省每年接种卡介苗数量平均达400万人次以上。为解决
轮流普种后每年新生儿的漏种问题,各地以公社为单位,组织赤脚医生,每3~6个
月对新生儿突击接种一次,接种率一般可达90%以上。轮流普种工作一直持续到80
年代初停止。

    〖建国后〗〖专科病〗〖防治〗〖工作〗〖1973-1977〗〖结果〗
    〖结核病〗〖第二次〗〖调查〗〖患病率〗〖侧柏〗〖研究〗〖抗结核〗
    〖药物〗〖接种〗〖卡介苗〗
  1973~1974年,省结核病防治院组织各地市结核病防治所(院)进行全省第二次
流行病学调查。全省抽查83449人,选15个调查点作了患病率调查,平均受检率90
%以上。农业人口的患病率大多在1%左右,山区人口患病率略低,平均患病率为0.
97%;城市人口平均患病率为1.27%。结核病人丧失劳动力者占一半。
  1975年,山东省侧柏研究小组完成侧柏治疗结核病研究和药敏试验。侧柏叶提
取物对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1~10微克/毫升。实验证明,侧柏合并抗
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病人,痰菌阴转率和空洞消失率均高于单用侧柏治疗。
  到1976年,全省累计登记管理肺结核患者达230393例,其中Ⅰ组患者40860例,
Ⅱ组126903例,Ⅲ组62630例。1976年,全省各地进行人群结核病普查,仅X线透视
检查312万人次,有72.1%的县分院和公社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
  至1977年底,除省地(市)两级均有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外,有75个县(市)建立
了防痨组织,组成了县、社队三级防治网;有845个公社开展防痨,发现病人19.2
万人,并给予治疗,查、管、治范围接近全省人口的1/3;接种卡介苗4200余万人
次,全省15岁以下儿童,在7年内进行了第二或第三遍普种;开展新生儿定期接种
的县达到53个。

    〖建国后〗〖专科病〗〖防治〗〖工作〗〖结果〗〖1979〗〖第三次〗
    〖结核病〗〖调查〗〖患病率〗
  为配合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1979年,山东省进行第三次全省性结核病流
行病学调查。省抽样调查50个点,抽样人数69963人,实际调查67311人,其中农村
58802人,城镇11161人。调查结果:感染率4.55%,与1959年(感染率13.38%)和
1974年(2.17%)相比,明显降低;结核菌素试验平均阳性率23.16%(说明山东省卡
介苗接种质量不够理想);各地市结核素试验阳性率相差悬殊,阳性率范围为5.96
~53.40%;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城镇高于农村,城镇阳性率40.86%,农村为20.
87%;全省肺结核平均患病率为0.49%,男性患病率0.64%,女性0.34%;涂阳患
病率男性1.85‰,女性0.85‰;患病率城镇高于农村,但涂阳患病率和空洞患病率,
农村高于城镇,综合评价农村结核病疫情较城镇重。
  本次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330例。其中,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者约占半数;严
重丧失劳动力者,农村占15.4%,城镇占14.0%,估算全省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为
291235~412107人;排菌病人数13.2万;15~64岁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者13.8
万人,其中严重丧失劳动力者4.2万人。

    〖建国后〗〖专科病〗〖1980-1983〗〖接种〗〖卡介苗〗〖结核病〗
    〖防治〗〖工作〗〖统计〗〖报表〗〖死亡率〗〖患病率〗
  1980年后,原采用皮上划痕法接种卡介苗的地区逐渐改为皮内注射法,每5年
轮流普种一次改为每年按规定年龄组接种,即6个月以内初种,小学一年级学生和
年满7周岁校外儿童、小学5年级学生和年满11周岁校外儿童复种。
  1981年,全省各地防痨机构再次开展各种化疗方案协作研究,以观察不同剂量
氨硫脲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1982年5月,卫生部转发《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统计报表座谈会纪要》,要求
以县市卫生局为单位,按照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报表,填报《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病人
数年报表》和《预防接种人数年报表》,每年一次逐级上报卫生行政部门。10月,
省卫生厅印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办法(草案)》,要求各地选择1个县进行防
治结核病试点,至年底,全省共建立肺结核病治疗试点18个。本年,全省调查50个
点,肺结核死亡率为14.5/10万;全年新发结核病人达46384人,其中新发涂阳病人
8930人;平均患病率0.3%,较1979年(0.49%)下降0.19%。
  1983年5月,据省结核病防治院组织全省第一次结核病工作和医院管理检查,
已建立结核病防治机构(院、所、站、科、组)的县市104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79
%。烟台、潍坊、济南、淄博、临沂、惠民、泰安等地市都有1/3以上的公社卫生
院(县分院)有主管或兼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生,并开展经常性的工作。通过普查
和门诊,全省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人28万例,并进行了治疗。大多数地市普及了卡介
苗接种,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泰安等地市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纳入产科常规,
新生儿接种率在80%以上。

    〖第四次〗〖结核病〗〖调查〗〖患病率〗〖治疗〗〖方案〗〖建国后〗
    〖专科病〗〖防治〗〖工作〗〖1984-1985〗
  1984年,山东省进行第四次全省性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39个专业调查队,抽
样调查45个点9万余人,受检人口超过设计要求的95%以上。调查结果,全省平均
患病率0.31%,比1959年下降74.6%;涂阳患病率0.92‰,比1959年下降73%;农
村肺结核患病率0.34%,比1959年下降72.4%;城镇肺结核患病率0.18%,比1959
年下降94.1%;农村涂阳患病率1.30‰,比1959年下降56.7%;城镇涂阳患病率0
.42‰,比1959年下降88.9%。城镇15岁以下儿童未发现结核病人,农村发病也不
多;仍存在肺结核病人向老年转移的趋势。
  本年,全省有68个县市采用“三强两继”治疗方案;先用异烟肼、链霉素、氨
硫脲(或对氨柳酸钠)三药强化治疗,之后继续用异烟肼、链霉素或异烟肼、氨硫脲
(或对氨柳酸钠)二药进行巩固治疗,疗程1年。共治疗2544名病人,1年痰菌阴转率
达到88.94%。全省接种卡介苗185万人,结核菌素试验119万余人。
  1985年,全省136个县市区中,有128个县市区有防痨组织。由此,省、市地、
县市区、乡镇、村五级防痨网基本建成。全省14个地市中,有90个县、市、区执行
全国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病人数年报表。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1972人,排菌病人
3390人;年内新发病人9337人,排菌病人2712人。全省卡介苗接种334万人,其中
新生儿114万人。计划免疫卡介苗接种率达78%以上的达标县18个,先进县3个。省
结核病防治院完成氨硫脲(100毫克及150毫克两种剂量)治疗研究,以前瞻性研究方
法获取观察数据,提出含氨硫脲治疗方案,不宜做常规推广应用。
  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全省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2642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