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行性出血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27&run=13

    〖流行〗〖性出血热〗〖动物源性〗〖传染病〗〖预防〗〖建国后〗
    〖地区〗〖1962-1985〗〖首次〗〖诊断〗〖流行〗〖发病率〗〖病死率〗
  1962年,济宁专区卫生防疫站等单位首次在济宁县南阳湖农场临床诊断2例出
血热病人,死亡1例。
  1973年11月11日~12月3日,临沭县沂沭河东调工地发生出血热流行,发病25
例,全县共发生34例,死亡3例,病死率8.82%。
  1974年,胶南、日照两县发生出血热流行。
  1979年,山东省出血热发病数266例,平均病死率为13.77%,出血热疫区扩大
到4个地市17个县。
  1980年,省内发生出血热第一次较大流行,分布在20个县(区),发病人数达
1267例,发病率1.75/10万。
  1981年,全省出血热疫区扩大到28个县(区),发病1793例,发病率2.45/10万,
死亡116例,病死率6.47%。
  1982年,38个县(区)有出血热疫情报告,全省发病2234例,发病率3.00/10万;
死亡116例,病死率6.47%。
  1982年10月~1983年7月,巨野县发生轻型出血热流行,发病162例,死亡1例,
病死率0.62%。流行特点为症状轻,病程短,合并症少,病死率低,流行高峰上升
急,下降快。
  1983年,山东省制订了《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灭鼠工作实施方案》,省人民政府
召开10个出血热重点发病县的县长会议,要求在每年3、5、9月进行3次灭鼠,力争
大幅度降低鼠类密度,控制出血热流行。各发病重点县成立灭鼠工作领导小组,各
县县长和公社管委主任都亲自抓灭鼠工作,卫生、农业、粮食、供销等有关部门密
切配合,培训灭鼠专业队伍。每个生产大队组织10~15人的灭鼠专业队,负责在室
内野外具体投放毒饵。全省出血热发病县55个,发病5208例,发病率升高到6.
92/10万;死亡147例,病死率2.82%。临沂、临沭、莒南县鼠密度降低,发病人数
有所下降。
  1984年,全省出血热发病县(区)86个,发病近1.5万例,发病率19.57/10万。发
病猛增的主要原因是鼠类密度上升和进出疫区人群活动增多。省卫生防疫站从褐家
鼠首次成功分离出出血热病毒,从病原上证实山东省为出血热疫区。
  1985年,全省出血热发病近2.5万例,发病率为32.06/10万,死亡605例,病死
率为2.46%,死亡率为0.79%,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疫情遍及14个地市,
临沂地区发病最多(1万例),占全省的43.08%,发病率为98.16/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