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髓灰质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18&run=13

    〖脊髓灰质炎〗〖肠道〗〖传染病〗〖预防〗〖民国〗〖建国后〗
    〖1955-1959〗〖地区〗〖济南〗〖流行〗〖青岛〗〖发病率〗
    〖分离〗〖病毒〗
  1938年,济南市齐鲁医院儿科斯柯特(scott)报告山东首批脊髓灰质炎患者23
例。
  1945~1954年,青岛市各大医院儿科病案中,历年均有脊髓灰质炎记载,病例
逐年增多。
  50年代中期,济南、青岛等大城市脊髓灰质炎连续发生流行。
  1955年7月,青岛市开始对接触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儿童及时注射胎盘球蛋白,
剂量为每公斤体重不少于0.25毫升,共注射2835人。9月上旬,全市实施交通检疫,
设火车站、海港、汽车站检疫站11处,检疫32天,共检疫7岁以下儿童12327人,发
现可疑者19人。全年共发病386例,发病率37.59/10万,死亡19例,病死率为4.92%。
这是山东省报告脊髓灰质炎以来最大的一次流行。青岛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
立脊髓灰质炎防治专门委员会组织进行防治。
  1956年,山东省建立脊髓灰质炎疫情报告制度。全省报告497例,发病率0.
99/10万,死亡41例。夏秋季,青岛市再次发生脊髓灰质炎流行,发病194例。
  1957年,全省脊髓灰质炎发病703例,发病率增至1.41/10万,死亡63例,病死
率8.96%。青岛市仍是重点流行地区,发病323例,发病率达28.21/10万。
  1958年,山东省发生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流行,发病1289例,发病率2.58/10万,
死亡70例,病死率5.43%。济南市、青岛市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5.87%,广
大农村仍呈散发状态。济南市发病584例,发病率53.9/10万,是继1955年青岛市发
生第一次流行后最严重的流行。
  1957~1958年,青岛市卫生防疫站收集恢复期脊髓灰质炎病人、疑似病人粪便
标本213份,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系鉴定,分离出18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1型
3株,2型10株,3型5株。
  1959年,青岛市再次发生脊髓灰质炎严重流行,发病664例,发病率53.90/10
万。山东医学院等在济南从临床诊断的脊髓灰质炎病人中,第一次成功地分离出3
株病毒。

    〖建国后〗〖1960-1979〗〖免疫〗〖肠道〗〖传染病〗〖预防〗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发病率〗〖流行〗〖方法〗=〖措施〗
  1960年开始,济南、青岛等城市及有条件的城镇试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使用的疫苗剂型是液体疫苗,型别为1、2、3型,供应数量在70~100万人份之间。
1961~1962年城市发病率开始降低。但由于疫苗供应不足,1963年全省城市发病率
又回升到20.3/10万。
  1965年开始,山东省在脊髓灰质炎流行重点地区普遍采取服用减毒活疫苗的措
施,当年供应减毒活疫苗300万人份,疫苗型别为1型和2型,对象为2个月至7周岁
儿童。服法:第一年服疫苗后,第二年再加强1次,第三年只给婴儿和漏服易感儿
补服。采用此法后,因城市和重点流行区服苗率高,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全省有
2/3左右的县未能得到免疫疫苗,造成发病区逐渐向农村转移,为此,1970年山东
省分成5片,规定每5年轮流普遍服疫苗1次,5年内全省各地普遍口服疫苗1次。执
行新的免疫方案后,全省每年有1/5的地区能得到免疫,而4/5的地区成为免疫空白,
反而造成疫情回升。1970年发病2062例,发病率为3.20/10万。
  1973年,全省报告1980例脊髓灰质炎,发病率2.91/10万,城市和农村发病率之
比为1∶2.7。全省发病县94个,发病率超过20/10万的有4个县,冠县发病率高达25.
6/10万。流行原因主要与服用减毒活疫苗质量差有关。
  1974年,山东省再次修订服苗免疫方案,服苗对象改为2个月至3周岁、7周岁
的婴幼儿,4~6周岁的儿童不再服疫苗(在此之前漏服者除外)。执行此方案后,全
省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6年仅为0.02/10万,其余年份在0.5/10万左右。
1976~1979年,减毒活疫苗每年使用量均超过800万人份。

    〖建国后〗〖肠道〗〖传染病〗〖预防〗〖免疫〗〖发病率〗
    〖脊髓灰质炎〗〖1981-1985〗〖减毒活疫苗〗〖方法〗=〖措施〗
  1981年,全省订购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000万人份,口服疫苗772万人,平
均服苗率87.38%。为了解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效价稳定
情况,省卫生防疫站在济南、单县、沂源等市县采集疫苗标本56份,测定结果,疫
苗全部符合使用的效价。本年,省卫生防疫站对单县、临沂、东明等县病人调查,
未服疫苗的病人占96.8%,服过疫苗的病人仅有3.2%。调查结果显示,要提高预
防能力,必须提高疫苗免疫工作质量。
  1982年,全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应免疫人数为9304261人,实际免疫人数
8889880人,平均服苗率为95.55%。脊髓灰质炎发病数比1981年下降56.79%。济
南、牟平、沂水、邹县、嘉祥等市县卫生防疫站调查30岁以下817905人,查出脊髓
灰质炎瘫痪后遗症患者741例,患病率为90.60/10万。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邹县和
嘉祥,平均为185/10万。
  1983年4月,省卫生防疫站组织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共抽查1089名儿童,脊髓
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全程正规服疫苗人数754名,全程正规服苗率为69.24%。全省报
告脊髓灰质炎217例,发病率0.29/10万,比1982年又下降51.15%。
  1984年4月,华东地区计划免疫委员会到山东考核济南市市中区、崂山县、海
阳县的计划免疫工作,山东省“三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三联制剂)覆盖率为87.5%。10月,省卫生防疫站又组织各地卫生防疫站
250人,分组到掖县、蓬莱、益都、招远、福山等县(区)考核,抽查1255人,脊髓
灰质炎疫苗全程服疫苗人数1191人,服苗率94.9%。
  1985年,省卫生防疫站统一组织考核20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指标,有16个
县区服苗率在95%以上,荣成、福山县略低,分别为94.76%和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