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细菌性痢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16&run=13

    〖细菌性〗〖痢疾〗〖肠道〗〖传染病〗〖预防〗〖建国前〗
  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是山东省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正式列入法定传染病
管理的历史很短。40年代以前,仅济南、青岛有少量不完整的痢疾疫情报告。抗日
战争期间,山东省痢疾发病数30万例。
  1949年第三季度,胶东行署区19个县痢疾发病8113例,死亡293例,其中文登县
发病2151例。全省其他各地不断有痢疾疫情报告,莒县痢疾发病1060例,病死率为
10%,儿童死亡最多,痢疾发病数占全县各种疾病发病总数的70~80%。

    〖建国后〗〖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预防〗〖1951-1979〗
    〖痢疾〗〖发病率〗
  50年代,山东省痢疾疫情报告制度逐渐健全。1951~1954年,全省痢疾发病率
在59.8~149.94/10万。
  1953~1959年,全省各地分离痢疾杆菌2903株,其中福氏菌群2270株,宋内氏
菌群272株,志贺氏菌群1型219株,2型106株,鲍氏菌群36株。
  1961年,山东省出现第一次痢疾流行高峰,全省发病率在500/10万以上。1962
年春季,省卫生防疫站分析了痢疾的流行趋势,向聊城、德州、惠民等发生水灾的
专区集中调配大量杀虫、消毒药品,大力开展预防接种,控制痢疾的爆发、流行。
全省痢疾发病比1961年下降58.28%。全省痢疾发病率超过900/10万的县(区)10个,
发病率在100~900/10万的县(区)87个,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县(区)34个。
  1966~1969年,全省痢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率低(低于100/10万)的县(区)
占34.35%~69.47%,一般发病率(100~900/万)县(区)占30.53~64.12%,发病
率超过900/10万的县(区)占1.53~0.76%。
  1970~1973年,全省仅有少数痢疾流行县(区)。
  1977年,全省痢疾发病超过100万例,是建立疫情报告以来发病率最高的一年,
发病率高达1527/10万。全省痢疾发病率超过900/10万的县(区)有45个,发病率在
100~900/10万的有76个县(区)。临沂、菏泽、济宁3地区发病率居前3位。
  1978年,省卫生防疫站等在桓台县调查431806人,查出慢性痢疾病人14195人,
患病率3.29%。对查出的病人进行登记治疗,防止痢疾进一步传播蔓延。
  1972~1979年,全省分离痢疾杆菌3953株,其中福氏菌群3656株,宋内氏菌群
165株,志贺氏菌群1型40株,2型78株,鲍氏菌群14株。

    〖建国后〗〖1979-1985〗〖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预防〗
    〖痢疾〗〖发病率〗
  1979~1980年,省卫生防疫站在曹县调查71万多人,痢疾发病33304例,发病
率为4.06%。1岁以内婴儿痢疾发病率低,1~4岁发病率增高,形成一个明显年龄
组发病率高峰,5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高逐渐下降,直至20岁以后,发病率又开
始升高,对查出的痢疾病人进行登记、治疗。
  1980年夏秋季,省卫生防疫站在陵县神头公社的13个大队考核井水消毒和药物
灭蝇预防痢疾的效果。饮水消毒组采用氯化消毒法消毒井水,余氯保持在0.3~0.
4/100万;灭蝇组采用敌敌畏、滴滴涕对孳生地灭蝇,每5~7天1次,保持室内无蝇;
对照组无特殊措施。经过4个月(7~10月)观察,灭蝇组和井水消毒组与对照组比较,
痢疾发病率分别下降52.69%和21.55%。
  1981年,淄博市卫生防疫站和省卫生防疫站共同研制成功痢疾杆菌多糖蛋白复
合物菌苗口服片剂。经过两年4057人服药观察,保护率为87.52%,免疫效果良好。
但未能解决批量生产问题。
  1983年11月,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在济南市抽查市区11个办事处34617人,查
出痢疾376例,其中漏报率10.90%,漏诊率4.52%。抽查长清县崮山公社3609人,
查出病人207例,其中漏报率达59.2%,漏诊率9.18%。
  1980~1983年,全省各地痢疾杆菌检验结果表明,在637株痢疾杆菌中,志贺
氏菌群1型157株,占24.65%,2型13株,占2.04%;福氏菌群402株,占63.11%,
鲍氏菌群7株,占1.10%,宋内氏菌群58株,占9.11%。
  1984~1985年,全省痢疾发病率分别为272.72/10万和206.15/10万,在各类传
染病中仍然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