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霍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14&run=13

    〖肠道〗〖传染病〗〖预防〗〖霍乱〗〖清朝〗〖发病率〗〖地区〗
    〖流行〗〖死亡率〗
  1821年(清道光元年),霍乱由外省传入山东。1821~1824年,霍乱在山东境内
流行。
  1842年寿光县牛头镇一带霍乱流行,发病千余人,死亡数百人。
  1874~1895年,山东霍乱主要流行在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共发生7次流行,
多数流行情况不详。
  1886年,霍乱由大连传入烟台,由城市向农村传播蔓延,死亡49人,发病人数
不详,仅9月份即发病数百人。

    〖霍乱〗〖流行〗〖民国〗〖地区〗〖发病率〗〖死亡率〗〖建国前〗
    〖防治〗〖措施〗
  1901年,威海霍乱流行。1930年,省内霍乱大流行,主要疫区在鱼台、烟台、
章丘。1932年,国内霍乱大流行,山东省27个县、市发病18153人,死亡2962人。
  1945年,国民党抗日远征军从印度、缅甸调回内地,将霍乱病菌传入山东,导
致霍乱广泛流行,持续4年之久。
  1946年7月,临沂南乡朱陈、傅家庄一带霍乱流行,蔓延40余村。8月中旬,省
卫生总局局长白备伍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雷黛德大夫,带领鲁中军区
医疗队和当地医务人员到霍乱疫区进行防治。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
政府发布《山东省政府关于防治霍乱的指示》,要求区以上单位成立防疫指挥部,
县政府派干部参加,并组织纠察队、宣传防治队。防疫指挥部具体布置隔离、防治
工作,纠察队负责调集民兵封锁疫区,管理霍乱病死者。在流行区内,各村由村干
部组成防疫小组,开展宣传教育。
  1946年秋季,招远、福山、掖南、掖县、蓬莱、乳山、栖霞、平度、平西、黄
县等县发生霍乱流行。仅掖县、掖南县4个区即发病1870多人;文登县发病636人,
死亡102人;栖霞县兰家村有2500人,发病250人,死亡26人;平度县有1个村,在
流行期间最多时一夜死亡9人。
  1949年以前,山东省霍乱主要以流行的形式出现,发病和病死率均较高,流行
时间长,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在人群接种霍乱菌苗、隔离治疗病人和封锁疫区。

    〖建国后〗〖调查〗〖防治〗〖霍乱〗〖地区〗〖流行〗〖副霍乱〗
    〖肠道〗〖1950-1980〗〖传染病〗〖预防〗〖发病率〗
  1950~1963年,全省除1951年报告5例(宁津3例、济阳2例)霍乱外,未发生古
典生物型霍乱(即霍乱或真性霍乱)。
  1963年,山东省开始加强副霍乱(埃尔托型霍乱)的防治工作,各地建立健全防
治副霍乱的组织,省、专市和沿海、交通干线有关的县市都建立防疫指挥部或防疫
领导小组,各级卫生、商业、供销、水产、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
负责。2~7月,省卫生厅连续3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肠道病门诊和副
霍乱防治机动队,建立渔港检疫站,对来自疫区的渔(船)民实施检疫。济南、青岛、
烟台、潍坊、德州、滕县设留验站,发生霍乱疫情时,接受列车上移交的留验人员。
各地检疫站共配备卫生检疫人员122人。全省各级卫生防疫站全年检查各种标本
25163份,在6个防治副霍乱的重点县(市),共接种霍乱菌苗1008.8万多人。
  1964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批转《山东省卫生厅党组关于继续加强预防副霍乱
工作的报告》,指示各级党委继续加强副霍乱防治工作的领导,严防副霍乱由省外
传入。
  8月,长岛县砣矶公社大口西村首次发现2例副霍乱病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发
出紧急通知,要求对来自疫区的车、船、旅客、船员进行严格的检疫,查验霍乱菌
苗注射证,禁止渔船到疫区捕鱼;做好病人、疑似病人、接触者的隔离留验;加强
疫情报告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
  9月,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不准来自河北省的无卫生合格证、预防注射证、
粪便检验证明人员的渔船在山东渔港停泊和从事渔业活动。聊城专区卫生防疫站从
运河水样中检出山东省第一株埃尔托弧菌,为小川型。9月~10月16日,省防疫指
挥部和省卫生厅立即采取措施,抽调防疫、医疗、检验等人员200多名,开展大规
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检索,未发现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外环境中的阳性标本。
  1965年上半年,省卫生厅充实健全了26个渔港检疫站,加强渔港卫生管理,训
练渔船保健员2200多人,承担渔船上粪便、饮水、饮食卫生工作。本年,全省从水
源中查出埃尔托弧菌(称水源阳性)的有8个地市。1966年,全省水源阳性地区增加
到12个地市的19个县(区),但未发现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967~1974年,山东省副霍乱的疫源检索工作中断,全省无疫情报告。
  70年代,省卫生防疫站决定减少对外环境中的水和健康人群粪便检查数量,重
点转入对腹泻病人的粪便检查,使疫源检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了疫源检索效
率。
  70年代中期以后,省卫生厅要求公社以上综合性医院在每年5~10月开设肠道
病专科门诊,登记就诊的腹泻病人,检验粪便,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一律按副霍乱
处理,就地隔离治疗,并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站报告。
  1975年,省内再次发生副霍乱,发病5例,带菌者1例。从本年开始,全省恢复
疫源检索,各地卫生防疫站在4地市12个县(区)的河水、湾水中分离到埃尔托弧菌
53株,其中小川型45株,稻叶型8株。
  1978年,全省有4起副霍乱爆发,日照县曹家村、嘉祥县汤山村和微山县湖兴
大队3起为水型爆发,沂源县柳花峪四队为食物型爆发。省和有关地、县卫生防疫
站及时查明引起爆发的原因,对水型爆发采取井水消毒,供应清洁、安全饮用水等
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划定疫区范围,封锁疫区,隔离病人,广泛进行疫区内检
疫,迅速扑灭了疫情。
  1975~1980年,全省各地卫生防疫站每年都从水源中检出埃尔托弧菌。到1980
年,检出埃尔托弧菌阳性水源的地区,遍布全省13个地市的72个县(区),占全省
132个县(区)数的54.55%。大部分霍乱病例,特别是爆发和流行时的首例或首批病
人,都是在肠道病专科门诊发现。1980年8~10月,在肠道病专科门诊发现副霍乱
72例,查粪便20398份,埃尔托弧菌检出率为0.35%。
  70年代,发现霍乱菌苗的预防效果不理想,80年代,山东省停止使用霍乱菌苗。

    〖建国后〗〖1980-1985〗〖传染病〗〖预防〗〖肠道〗〖霍乱〗
    〖副霍乱〗〖病死率〗〖流行〗〖地区〗〖监测〗〖发病率〗
  1980~1981年,省内有的地区划定疫点时,片面强调“小”,机械划定一家一
户为疫点,疫区处理偏重外环境消毒和药物除病原携带者的带菌状态,忽略落实其
他措施,放松了疫区内腹泻病人的检查治疗、接触者调查和粪便检验,造成疫情不
断发生。
  1982年,全省乡镇以上医院有86.14%建立肠道病专科门诊,各疫区的首例病
人有75.49%(77/102)由医院的肠道病专科门诊发现。由于发现病人较早,及时采
取防疫措施,本年副霍乱感染人数下降,主要疫区疫情减少。
  1983年,山东省副霍乱的疫情回升。菏泽、泰安、枣庄、济宁、聊城、惠民、
德州、济南、烟台等9地市的23个县(市、区)、98处乡镇(街道办事处)报告副霍乱
815例,发病率1.096/10万,带菌者294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0.49%。感染人数
是1982年的3.1倍。疫区主要分布在菏泽、济宁、聊城3地市。全省副霍乱爆发10起,
发病209例,带菌者106例。其中食物型爆发5起,感染人数114例。饮水和食物仍为
山东省副霍乱主要传播途径。本年,省卫生防疫站与有关地市卫生防疫站协作,在
副霍乱流行重点地区的鲁东南沿海、鲁南、鲁西南建立8个副霍乱监测点,监测人
口30.6万多人。开展人群、外环境、病原学、血清学、膳食结构、食品卫生和水、
土理化等多项指标监测。
  1984年是山东省副霍乱流行最严重的一年,全省发病1595例,发病率2.11/10万,
死亡6例,检出带菌者413例。全省发生较大食物型爆发7起,确诊感染者122例。德
州、惠民地区副霍乱主要是水型传播。
  1985年,全省共发现副霍乱病人433例,死亡2例,发病率0.57/10万,带菌者109
例。爆发疫情11起,发病129例,检出带菌者63例,其中因饮水污染引起水型爆发6
起,食物型爆发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