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用诊断X线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09&run=13

    〖放射〗〖卫生〗〖医用X线〗〖诊断〗〖应用〗〖建国后〗〖1960-1985〗
    〖调查〗〖防护〗〖措施〗
  1960年,省人民医院在全省首先建立医用X线隔室透视,用于医用诊断。
  1963年,省卫生防疫站和青岛卫生防疫站对从事X线人员进行卫生学调查,发
现医用诊断X线机卫生防护差,由于使用不当,X线照射个人剂量超过国家标准,白
细胞数明显降低,出现乏力、劳累等临床症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
省医用诊断X线防护工作一度中断。
  1975年,省卫生防疫站、省放射医学研究所组织菏泽、聊城、济宁、枣庄等地
市卫生防疫站,检查22家地市级医院103名X线工作人员,有33人白细胞低于4000个
/立方毫米,占32%。省卫生防疫站和临沂地区卫生防疫站检查临沂地区各医院,发
现X线机普遍缺少防护设施。临沂地区结核病院放射门诊无防护设施,拍X光片时,
在20米外的门诊室内,剂量高达2500毫伦/小时。
  1976年,省卫生局根据X线诊断人员素质差、任意延长暴光时间,不用防护用
品,缺乏必要防护设备,X线机房建筑不合卫生要求等状况,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
旧有X线机进行改造,推广隔室透视。
  1977年,省卫生局组织全省医用X线卫生防护检查,发现X线机场所和环境剂量
普遍较高。省卫生局印发了《放射防护基本标准》、《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等文件。
  1978年,省卫生防疫站和济南市卫生防疫站在济南历下区测量28个医疗单位X线
机房,不合格者占8.9%,最小机房面积仅7平方米,主机房门窗均无一定铅当量的
防护,室内通风不良,门窗外、过道处和相邻科室的X射线量都超过国家标准,X线
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射线的损伤。据此,济南市医疗单位推行“限”(在X线机球
管出线口加铅板和过滤片)、“集”(在遮光器上换装集光筒)、“屏”(在荧光屏的
周围加防护板)等防护措施,取得明显防护效果。省卫生局在全省推广青岛市立医院
卧隔室X线透视防护试点经验,决定统一设计,集中加工,分散安装QD200-1型、
FH50-Ⅰ型、FH200型成套防护装置。采用该装置后各测试平面剂量率减弱95%以上。
这年,全省医用X线机防护率只有6%。
  1979年5月,省革委卫生局在张店和青岛两地分别对新华医疗器械厂和青岛市
有关工厂研制成功的X线防护装置进行鉴定,认为具备了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1980年,青岛市卫生防疫站等10个单位设计出各种X线机防护装置,完全达到
了卫生部颁布的《医用X线防护的规定》标准,尤其解决了X线机在卧位使用时的防
护问题。
  1981年,省放射医学研究所估算,1980年省内居民平均骨髓吸收剂量为96.89毫
拉德。
  本年,省卫生防疫站对济南市区、长清县、滕县等地医疗机构的149台X线机的
立位透视场所照射水平进行测试,只有23%符合国家标准。
  1982年,省卫生厅组织全省放射防护工作检查。青岛、临沂、聊城3地市X线机
防护率超过90%;济南、济宁、惠民、泰安、淄博等5个地市和胜利油田防护率为
52~76.3%;枣庄、德州、菏泽、昌潍4个地区防护率低于50%。全省各种类型的X
线机共有3626台,安装防护装置2326台,占64.1%。
  1982年,省放射医学研究所和省卫生防疫站制作人体模型,测定主要器官的吸
收剂量,计算吸收剂量与体表照射量的比值。胃肠X线检查和胸部透视时,红骨髓
剂量分别为体表剂量的18%和45%,全身剂量分别为体表剂量的4%和13%。
  1983年,省卫生厅在全省推广青岛市发射X线机许可证的经验,全省的X线防护
率达到90%。
  1984年,全省使用旧X线机3777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护装置的有3513台,
防护率达到93%,有100个县的防护率达到100%。青岛市、聊城地区一次性完成了
全部旧X线机防护改装任务。
  1985年,省卫生厅颁发《山东省X线被检者卫生防护暂行管理办法》,在全省
推广60公升1~2毫安透视、射野与片野一致、钼靶X线机摄四肢片和阈值摄影等措
施,被检者的受照剂量减少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