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理作业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8&rec=106&run=13

    〖物理〗〖作业〗〖卫生〗〖劳动〗〖建国后〗〖1956-1962〗〖高温〗
    〖中暑〗〖人数〗〖防治〗
  50~60年代,工业高温严重危害着广大工人的身体健康,中暑和中暑死亡事故
不断发生。1956年开始,山东省每年由劳动、卫生、工会等部门共同进行检查监督,
抓各项防暑措施的落实。各厂矿、企业采取加强通风、隔热和扩散热源、合理安排
劳动和休息时间、建立保健制度和暑前健康查体等措施,降低高温职业危害,改善
职工劳动条件,工农业劳动中暑人数逐年减少。
  1959年4月,省卫生厅、省劳动厅、省总工会、省冶金工业局在淄博市联合召
开会议,交流淄博市及其它地区17家厂矿防暑降温工作经验。8月,省人民委员会
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厂矿、企业,采取一切有效办法(开窗、撒水、放冰等),提高
降温效率;适当调整劳动组织和工作时间,尽量在早晚两头作业,延长中午休息时
间,高温车间可采取增加班次和人员的办法缩短工作时间,勤换班、勤休息;要求
各级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厂矿企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962年5~8月,全省厂矿企业发生中暑614人,全年中暑死亡18人。

    〖1973-1975〗〖建国后〗〖物理〗〖作业〗〖卫生〗〖劳动〗〖潜水员〗
    〖减压病〗〖调查〗〖发病率〗
  1973~1975年,烟台、青岛市卫生防疫站对从事海港、打捞、渔业、海产养殖
的115名潜水员进行减压病调查和复查。发现过急性减压病患者23例,发病率20%。

    〖振动〗〖危害〗〖调查〗〖噪声〗〖建国后〗〖物理〗〖作业〗〖卫生〗
    〖结果〗〖劳动〗〖职业病〗〖1975-1984〗
  1975年12月,省人民医院职业病科、济南市槐荫区卫生防疫站、历城县卫生防
疫站、济南市卫生防疫站、山东工学院力学教研室,对槐荫区38个工程振动作业以
及历城县2个公社磨光加工业的工人进行普查。一般症状体征出现率以砂轮的清砂
工最高,锻工和电锯工较低,42名有雷诺氏现象史者均为砂轮工。
  1980年,省劳动卫生研究所等单位对济南、淄博、青岛、烟台、济宁、菏泽等
市地和济南铁路局的161个工业企业噪声危害进行调查。测试稳压噪声源和噪声强
度,发现工业噪声损害作业工人的听力。
  1982年6月,省卫生厅、省劳动局发出《关于认真做好夏季四防工作的通知》,
要求采取通风、隔热、喷水、转移热源、缩小辐射面积等技术措施,提高降温的效
果,适当调整劳动组织和劳动时间,防止中暑发生。
  同年,省劳动卫生研究所依据9个行业1482个噪声点测试资料,分析出山东省
工业噪声的级别范围为80~110分贝。通过对12343名接触噪声的工人查体,发现纺
织系统接触稳定噪声的工人,噪声性耳聋和高频听力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18.1%和
91.5%。这项研究,基本掌握了全省工业企业噪声危害情况。
  1984年,省卫生厅组织济南、淄博、青岛、烟台、临沂5个地市对重点工业企
业进行局部振动职业危害调查。为1822名手持振动工具的作业工人查体,查出振动
性白指病人118名,患病率6.48%,矿山、石油化工、机械、纺织、电子等行业患
病率较高,有的单位高达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