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建国前对外交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91&run=13

清末,山东大学堂聘用英国人赫士为总教习,山东高等学堂、山东法政学堂、山
东警务学堂、山东高等农林学堂等校也聘请内掘雄文、秋田友作、河濑半四郎等外籍
人士任各科教习(教师)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9月,清政府令各省选派学生
出洋留学。 山东留学事宜由候补道方燕年主持,录取廪生、增生、附生共104人,选
带其中55名,分长期、速成两班。速成生39名,次年赴日本留学,长期生16名,留日
本肄业。1902年,山东高等大学堂保送12名留学生赴日本宏文学院师范速成科留学,
保送9名学生赴直隶保定学堂速成班(留学预科) 。当年,山东留日学生滨县郑钦等
10名学生,肄业于日本宏文学院师范速成科,学成归国,这是山东首批学成归国的留
学生。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选派习学德文学生10名赴奥匈帝国留学。同年,第三批
山东留日学生周树桢等17名学成归国,其中,毕业于日本宏文学院速成科15名,普通
科2名。 另外,省农工商局派朱别驾、旭初为学监,带领24名学生赴日本留学,其中
习工科者9名,习商科者5人,习农科者10人,农工商局计划此批留日学生一年卒业后,
归省充任农、工、商实业学堂教习。1911年,山东又有67名学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
学、东京商师、东京高商、东京帝国大学、札晃农大和长崎高商等校,陆续返省。
清末山东教育对外交流主要形式为: (1)聘用外籍教师参与新式学校的管理和
教学工作; (2)选派学生留学。其中又以赴日本留学为主。山东留日学生许多人加
入了同盟会,涌现出了丁惟汾、徐镜心等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分子。
民国时期,山东教育对外交流继续发展。各高等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的人数逐年减
少,一批学成归国的留学生逐渐担当起教学骨干。这一时期,山东教育对外交流的最
大变化是:派出留学生的数量和留学国家有所扩大,由以日本为主,逐渐扩大到欧美
各国。
1916年, 山东派出留学生11人,其中理科1人,工科10人。按留学国家分,留学
德国2人, 留学英国3人,留学美国6人。1928年派出留学生53人,其中公费留美生20
人, 补助费生12人;公费留英生4人,公费留德生7人,留法补助费生6人,留日公费
生4人, 国外留学经费、各项补助费881272元。1930年,合计派出公费留学生42名,
补助费生44名,共86名。1931年,山东省用于留学经费160000元,居省级财政教育费
用开支第7位。
1937年,抗战爆发后,政局动荡,山东教育对外交流中断。
日伪时期, 日伪政府为培养“中坚分子”,片面鼓励赴日留学,1941年5月通过
《山东省考选留日学生暂行规程》 ,每年派出留日公费生6~10名,补助费生50名,
自费生无定额。留日生学成归国后,由伪教育厅统一安排工作。这一时期,日本向山
东派出大量日籍教师,1941年达到114名,大力推行日语教学,为侵华战争服务。
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山东教育对外交流再次受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