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东医科大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62&run=13

山东医科大学是直属国家卫生部领导的高等医学院校,校址在山东济南市。
山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是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
东白求恩医学院演变合并而成的。
1952年院系调整结束后,山东医学院有医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1955年
高等院校再次调整时,卫生系调往山西、武汉,药学系调往四川,山东医学院成为单
一的医学系。 1959年2月重建药学系、卫生系,1962年停办。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后, 山东医科大学五年停止招生。1970年搬迁到农村分散办学。 1971年开始招收工
农兵学员, 学制三年。1974年学校迁回济南。1975年,山东中医学院正式复校。留
在山东省新泰县楼德镇的部分于1975年独立办学,名为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后迁往
泰安。1981年定名为泰山医学院。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医学系学制5年,药学系学制4年,同时建立了口腔系
和卫生系, 学制5年。1979年开始成立英语医学班,学生从录取的新生中择优选拔,
学制6年。 1985年5月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同年设护理专业,学制5
年,1987年正式建立护理系。
自1955年起,山东医学院开始招收副博士学位研究生,至1966年共培养研究生16
人。由于当时国内尚未建立学位制度,这些毕业研究生未授予学位。当时的导师有高
学勤、尤家骏、赵常林、张子圣、李缵文、孙绍谦、孙鸿泉、张汇泉等。生物化学家
李缵文教授发表过10余篇重要论文,其中在美国《生理学杂志》、《胃肠学》等刊物
发表了有关肝功能和苯中毒方面论文多篇,并翻译出版了《康氏生物化学》,主编了
全国药学院通用的《生物化学》,主持编译了《人体疾病的手化紊乱》等参考书。麻
风病学专家尤家骏教授毕生从事皮肤病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948年曾作为中国麻风病
学专家,在哈瓦那第五届国际麻风病学会议上作了《关于麻风分类》的发言,1952年
在国内首次发现黄色酿母霉菌病, 著有《麻风病学概论》 、《新麻风病学简编》、
《现代麻风分类与治疗》、《麻风病理学》,并发表《黄色酿母霉菌病》等论文。骨
外科专家赵常林教授长期从事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骨外科医疗技术有很高
造诣,被誉为“骨科圣手”,著有《急症外科学》、《外科学》等。耳鼻喉科专家孙
鸿泉教授毕生从事耳鼻喉科学教学和科研,1944年成功实施了“喉癌与喉全部截除术”。
1951年首次施行“内耳开窗手术治疗耳硬化症” , 著有《耳鼻喉科手术学》,发表
《内耳开窗手术治疗耳硬化症》、《喉癌及喉全部截除术》等论文。1958年,张振湘
教授等主编《急症外科学》出版,1965年,王培仁主编的《内科学》出版。近年山东
医科大学科研工作成绩十分突出,王廷础教授等人完成的“喉癌切除硅橡胶成形术”,
以硅橡胶模型埋入喉部,以代替被切除的软骨支架,以颈部皮肤或咽粘膜代替被切除
的喉粘膜,效果很好。这一手术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同时恢复喉的呼吸功能、吞咽保
护功能及语言发音功能,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1981年由卫生部组织鉴定,
1982年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王天铎教授在喉癌、喉咽癌切除和喉功能重建方面的
研究获得显著成果。“广泛喉咽癌切除,一期喉咽及喉功能重建术”1979年获卫生部
科技成果一等奖。“游离空肠移植喉咽颈段食管缺损重建术”、“喉次全切除及其扩
大颈皮瓣一期整复术”两项成果,属国际首创,1984年通过鉴定,1987年获国家科技
进步奖。王天铎教授还主编全国通用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现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
师。张汇泉教授是人体组织胚胎专家, 主要著作有《破骨细胞的线列颗粒》 、《血
的活动染色法》、《胚胎学》。妇产科学专家苏应宽教授长期从事妇产科学的教学、
医疗和科研工作,著有《妇产科手术学》、《实用妇科学》、《实用产科学》等,获
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妇产科专家江森教授参加编写《妇产科学》、《妇产科理论与
实践》、《中国现代医学》,并同苏应宽等人一起编写《妇产科手术学》、《实用妇
科学》、《实用产科学》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苏应衡教授对心胸外科有较深造诣,
著作有《应用外乳内动脉作冠状动脉旁饷移植术》、《胸部外科手术学》。
1990年,山东医科大学有教职工1791名,其中专任教师788名,有教授106名,副
教授171名,讲师262名,在校生243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