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岛海洋大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60&run=13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地貌系、
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等为基础,经中共中央批准,1959年3月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
并被列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自此,学校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60年代
初, 尽管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国家仍十分重视海洋科教事
业, 斥巨资为学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2500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号。学
校参与制订全国海洋科学发展规划, 在全国海洋普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至1965年,
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800余人,外国留学生30人,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急需的海洋
科技人才。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被迫停止招生五年,教学、科研和其它事业受到严重
挫折。 其间,学校曾一度划归国家海洋局建制,1978年又重归教育部直属。1988年1
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授予权和博士生导师自评权的单位,
文圣常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32
个本科专业、两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理科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开放研究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
实验室、 21个研究所(室),拥有3500吨级的海洋综合调查船——东方红2号及设备
先进的计算中心、 电教中心和藏书80万册、中外期刊2000多种的图书馆,定期出版
发行具有全国刊号的《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版、社科版)和校报《青岛海洋大
学报》 。实行了主辅修、双学科、双专业,允许2年后再选择一次专业,优秀本科生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定额定线淘汰、教考分离、教学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促使教学质
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大为增强。
学校科研成果突出。“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
1988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奖,“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海港水文”获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浅海风暴潮动力机制及其预报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渤黄
东海大面积水温预报”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国10个海湾水质预测和物理自净
能力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HD—2型实验室海水电导盐度计”获国家科
技发明四等奖;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研究”获国家各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心血管
病变的高效新药“藻酸双脂纳(PSS)”获南斯拉夫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金牌奖,
“实时多功能脉象仪” 获1988年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银牌奖,“864—人工皮肤”获
第三十七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奖和1988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牌
奖,“标准海水”列入国家海洋部门规范。学校还参与了海南岛、崇明岛等的开发,
参加了黄河口、 长江口的联合调查, 起草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细则》,参与了
“七五”国家海洋科技攻关“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另外《海浪理论与计算
原理》获科学出版社优秀著作奖,《遗传学概论》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风
暴潮导论》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潮汐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其它重
要的学术专著还有《海雾》 (英文, 国外出版)、《海流原理》、《海洋化学》、
《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及其应用》(英文版)、《大洋锰
结核矿物学》、《保角变换在电法勘操中的应用》等。《天然水域鱼类增殖学》等教
材在全国通用。
1990年, 青岛海洋大学有教职工1861名,其中专任教师557名,有教授23名,副
教授191名,讲师196名,在校生35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