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盲童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38&run=13

一、沿革
山东省的盲童教育较聋哑教育起步晚。 1931年9月,青岛市市立盲童学校正式成
立, 招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1人,教职工6人。1934年学校更名为青岛
市市立盲童工艺学校。1949年烟台聋哑小学将烟台瞽目学道院1名盲人教员和5名盲童
及烟台法国人办的医院孤儿院中6名盲人,均并于该校,增设盲生班。1960年9月,蓬
莱创办盲童学校,收蓬莱、黄县、长岛、招远、栖霞盲童入学。初招17名盲童,后增
至42人,编为1个班。济南市未设专门的盲童学校,1960年为解决盲童就学困难问题,
济南市聋哑学校增设盲童班,改校名为济南市盲哑学校。
其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后,全省未再建专门的盲童学校,各地市大都为解
决盲童入学问题在聋哑学校设有盲童班(部)。到1982年,全省盲童学校仅青岛和蓬
莱2所,在册登记的只青岛1所。根据省教育厅1985年《关于加强我省特殊教育的意见》
中“每个地市办一所盲童学校” 的要求,1985年潍坊建盲校1处,在校生12人;泰安
设盲校1处, 在校生23人,教职工19人,其中教师6人。到1987年全省有盲校7所,盲
生班(部) 25个,在校生336人,其中小学324人,初中12人,教职工167人,其中教
师83人。
根据1988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盲童教育原则上以市地为
单位设立盲校,盲校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以在聋哑学校或普通中小学附设盲生班。到
1989年全省盲童学校发展到10所,盲生班(部)38个,在校生498人,其中小学360人,
初中68人,其他70人;教职工231人,其中教师122人。
据统计, 截止到1990年全省有盲童学校12处,59个班,在校学生560人。至此,
盲童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
二、学制与课程
盲童学校的的学制, 建国前一般为6年, 相当于完全小学。建国初期仍为6年,
1982年省教育厅《关于我省特殊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定为8年。
盲童学校的课程设置,建国前有国语、算术、常识等课。当时尚无统一的盲文课
本,使用的是手抄盲文课本。青岛市市立盲童学校每周还进行宗教祈祷一次。1932年
又增设劳作课。1934年开始使用新时代书局编印的盲文课本,实际是根据普通小学课
本内容编制的凸点拼音, 简称盲字。当时中国使用的盲文有4种,即瞽手通文,这是
中国最早的盲字, 共有408个字母;五方原音;客话心目克明;心目克明。以“心目
克明”应用最为普遍。各种盲字因其所根据的方言不同,而其基本字母的数量及字母
凸点排列亦各异,应用很不方便。1933年,南京市立盲哑学校教务主任叶炳华以国语
注音符号,根据形象对称原则,创造了“国音盲字”,基本统一了国语盲文课本。建
国后,经过反复研究实践使盲文课本更加规范统一。一般盲童学校都设有思想品德、
语文、数学、认识初步、自然、社会、体育、音乐、手工、生活指导、劳动等课程。
各科授课主要内容: (1)思想品德课。进行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
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 从小培养盲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语
文课。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用盲文摸读、书写、记笔记,具有良好的摸读、扎写习
惯, 会说普通话,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表达能力。(3)数学
课。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使盲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加强口算、珠算、
笔算的训练,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初步课。充分运用各种直观
手段,帮助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如四季变化、日常生活用品、蔬菜水
果、家禽家畜、交通运输、劳动工具等,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学习自然常识作准
备。 (5)自然课。使学生初步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获得一些自然常
识和生理卫生常识,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和初步观察、动手能力。(6)
社会课。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获得一些历史、地理等社会生活常
识,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的启蒙教育。(7)体育课。学习简单的体育知识和体
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简单的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加强行走、跑跳、投掷等基本动
作的训练,使学生动作协调,姿势正确,具有独立行走、活动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
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以及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8)音乐课。学习
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初步的唱歌技能和一种或几种乐器的演奏技能,培养对音乐的
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对具有特殊爱好的优异才能的学生,加
强个别指导,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9)手工课。通过纸工、泥工、缝工、木
工、金工、编织等教学,训练学生以触觉、运动觉为主的各种感觉系统,培养学生的
定向定点能力,学会动脑动手,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和制作技能,为提高学生自我服
务能力和接受职业劳动教育打下初步基础。(10)生活指导课。帮助学生熟悉生活环
境,培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以后参加
生产劳动打下初步基础。另外,对有残存视力的学生,通过新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开
展汉字教学的实验,保护和发展他们的残存视力,方便明盲交往。青岛市盲童工艺学
校在初中班设有代数、物理、外语课,还增设了按摩专业课(人体经络、推拿按摩)。
1973年新设《人体解剖学》、《病理学》、《针灸学》。
表2—38
表2—39
三、教学与管理
盲童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和领导干部的配备与聋哑学校基本一致,但根据盲童的
特点又有特殊的要求。
盲童学校每班平均配备教职工3.5人(其中教师2人, 职工1.5人)。根据1987年
山东省盲童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标准,“只有具备合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才能
担任教师”的要求和山东省盲童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小学1:4,中学1:5)配备各
科教师、教养员和工勤人员。盲童学校的教师:小学部必须是特师、中师毕业,初中
部必须是大专毕业,高中(或中专)部必须是本科毕业,或有相应的毕业考核合格证
书,并能熟练地读写盲文。盲童学校教职工待遇与聋哑学校教职工相同。
盲童学校学生入学年龄为8~10周岁。 每班定额12~14人。学生生活供给原则上
由家长负担, 其余采取民政救济和劳动收入补助。助学金每个学生每月按3元标准,
从1989年9月起提高到5至8元标准, 但同样不能平均使用,要根据学生家庭困难情况
分别给以适当补助。盲生毕业后,凡原属农业人口的,由社队安置,凡属城镇非农业
人口的,由民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安置。
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办学经费差异不大,但鉴于盲童学校学生人数和班数少,学
生全部在校食宿,还必须配备大量直观教具和设置职业劳动实习场所等特点,其公用
经费标准高于普通高中、 低于师范,每生每年500元标准,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加而
逐年增加。学校的基建投资、设备费和维修费以地方自筹经费为主。技术实习费根据
实际需要和本着节约精神单独编列预算,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开支。学校在开办之初建
立实习工厂、按摩诊所等劳动生产基地的经费,当地民政部门由社会福利费内给予补
助。根据有关规定,学校办工厂的收入(包括勤工俭学收入)不上缴利润,不缴纳所
得税。有困难的可报经批准减免工商税。勤工俭学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扩大再生产和解决师生的公共福利。收入较多的单位,也可用以适当解决师生个人生
活补助和对师生的必要奖励。
盲童学校的教学,建国前系先由教师根据普通学校课本口报,由学生自行抄录后
实行讲解。建国后,盲校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特别加强了盲文教学,使学生提高了书
写和识别盲文的速度和准确性。1957年,教育部在《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
指示》中指出“盲童学校教学主要特点是: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盲童的触觉、
听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借以补偿他们的视觉缺陷;同时在各科教学中特别加强直
观教学,丰富盲童对于具体事物形象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周围的客观世界。”经
过多年研究盲童教育的特点,充分贯彻直观教学原则,全面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
了盲校的教学质量。青岛盲校在将汉语拼音基础知识运用到盲字教学中,取得了一定
经验,使初入学的盲生能较快地掌握盲字字母的正确发音。经过教育盲童学校学生毕
业时达到初中水平,职工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毕业时50%达到二级工水平,50%达到
一级工水平。
实践中由于各盲童学校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了管理和教学,使盲生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成为有用之材, 有的还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岛盲校自1949年至
1984年以来,小学毕业41个班,学生490余名,初中毕业22个班,学生250余人。毕业
后从事推拿的有180余人,他们大多在城市或农村盲人按摩诊所、疗养院、医院工作,
其中有不少成绩显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