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教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32&run=13

清末兴办新式学堂之初,汉学教师多聘饱学之士充任,自然学科多聘归国游学生
或外籍人士充任。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0月,山东巡抚周馥在济南开办师范馆,
山东始有教师培训机构。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较清末有了较快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
教师任用与选配渠道渐趋多元化,教师管理亦有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
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作为一个专门体系,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受不同时期教育指导方针的偏差及“左倾”思潮的影
响,从建国之初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几经波折,
屡走弯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师资建设方才真正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1980
年,省教育厅召开了师范工作会议,明确规定:高师本科培养中等学校师资、高师专
科培养初中师资、中师培养小学师资、幼师培养幼儿园教师和教养员。会后对全省师
范院校进行了整顿和建设,通过省、市地教育学院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进
行培训,采取高师、中师函授,电大、业大、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等学
习进修形式,使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高等院校则相应地采取了加强
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培养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
强了对师资的管理,对各级各类教师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工作规范,并定期从思
想品德、教学实绩、教学研究和改革等方面对教师实施考核,将考核和奖惩、晋级、
评聘教师职务结合起来,使教师管理走上了正规化。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在原有的
基础上也有了较大提高。